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踞澳门,使这个有着悠久中华文化传衍历史的南海小渔村,成为东西文化和经贸交汇的中心。一方面,长达四百年的葡萄牙实际管治,使以葡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澳门剧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又使中华文化成为澳门社会的文化主体和发展基础。“主体”与“主导”的分离或背离,使澳门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望、对峙和的特殊空间。澳门的回归,在文化主体与主导的一致性上掀开历史的新页,但在中华文化主导下保持澳门多元共存的文化生态,是澳门发展的文化优势。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层次和影响力,扩大文化交流,便提到特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2.
记者(以下简称为"记"):400多年以来,澳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补、多元文化共存的结晶.澳门成为近代中西方文化接触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汪老师,您作为澳门数学教育研究学会会长,一直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想请您先谈谈澳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澳门的小学数学课时设置情况怎样?每周几节课?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三百年间,澳门是中国领土上唯一没有对外关闭且特许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它不但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最初入口,而且是中西文化共生共存的奇异之区.本文从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音乐绘画、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方面描述了澳门多元文化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4.
澳门的历史□澳门的文化□澳门的教育编者按: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久管理”澳门。1987年,中国又与葡萄牙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00年过去了,今天,流...  相似文献   

5.
澳门在数百年历史问,一方面与中华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持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另一方面又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澳门不光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还孕育了一批历史名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在19世纪末从内地退居后,出于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特在澳门呕心沥血编写《醒世恒言》,针砭时势,以唤起民众,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澳门特殊的地理和政治、文化环境,出生在澳门临近地区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也曾以澳门为基地积极进行活动,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做了不少基础性的工作。1892年,…  相似文献   

6.
澳门目前的政治体制,是自1557年葡萄牙侵占澳门并宣布澳门为商埠以来400年不断演变的产物。在形式上,澳门实行的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即行政、立法、司法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但在具体运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又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澳门自己的特点,带有葡萄牙和澳门历史演变的痕迹。  澳门总督是葡萄牙对澳门进行管治的主要代表。1974年葡萄牙民主革命以前由国王任命,1974年民主革命以后由总统任命。在级别上,总督相当于葡萄牙政府的部长。任期一般为4年,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记者(以下简称为“记”):400多年以来.澳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补、多元文化共存的结晶。澳门成为近代中西方文化接触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汪老师.您作为澳门数学教育研究学会会长,一直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想请您先谈谈澳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澳门的小学数学课时设置情况怎样?每周几节课?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给澳门社会留下了富有深厚独特底蕴的语言文化遗产,"三文四语".回归祖国后,澳门的高等教育正是通过"三文四语"的多元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体系,为澳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国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语言人才,同时把澳门建造成了在整个国家举足轻重的语言教育重地.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就要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盛事,举世瞩目。在这庄严时刻到来之际,全国高教界与全国各界、各族人民及全球炎黄子孙一样,无不欢欣鼓舞,同声欢呼。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长期以来,葡萄牙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遭欺凌。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人民永远不应也不会忘记。如今,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逐步繁荣强盛起来,国际声誉和地…  相似文献   

10.
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微型社会"推广效应"快的典型特征,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基于独特的地缘和文化,澳门高教质量保障的外部问责机制在政府的"无为而治"和借鉴移植下,呈现出快速灵动的特点;高校内部课程质量的控制体系也充分反应出澳门高校小而快、灵而精、融而通的优势特征。澳门高等教育正在主动发展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质量文化,将微型与开放转化为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建构适应自身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迈向21世纪的同时,将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澳门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在澳门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事业,也将走向新的时代。本文主要论述澳门教育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并对澳门教育的改革和未来发展作简要探讨。一、澳门教育的历史发展在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管冶之下,经济的不发达和澳门政府对私立教育采取的不干预政策,使澳门的教育发展很缓慢。澳门近代教育的开端是以1839年马礼学堂的正式开办为标志的。到本世纪70年代,随着澳门经济的起飞,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澳门政府开始加强对教育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澳门在历史上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从历世纪中期“开埠”到香港崛起的近J刀年间,一直是重要的商品集该地,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商埠,并一度垄断了中国与西方的海路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为澳门报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中国之约)──澳门报业的起源从1820年起,英国鸦片贩子撒开澳门,另外新设鸦片集散地,使鸦片贸易难以在澳门公开进行,这使得澳门的鸦片税收锐减,澳门的葡萄人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因此而激起了社会政治形势的动荡。恰在这时,葡萄牙国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  相似文献   

13.
在澳门回归祖国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即将到来之际,本文对澳门问题作了一个历史的回顾,详尽阐述了葡萄牙16世纪初以不正当手段在澳门登陆居留,鸦片战争后进一步强占澳门,推行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不懈斗争,最终收回澳门的4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政府在澳门的建置沿革 ,说明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分析葡萄牙强占澳门的背景、过程和原因 ,能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追忆澳门同胞抗击葡人占领与统治的英勇壮举 ,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澳门华人教育兴起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澳门是中华文化血脉滋润下的中国领土,明清时期西方文化的东来,反而激活了中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命力。其次,近代葡萄牙政府通过武力获得对澳门的管治权后,反而激发了居澳华人自我保护的爱国主义意识,使中华文化得到高扬。再次,居澳华人追随近代教育改革的潮流,最终促成了华人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澳门回归10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和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澳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对澳门回归1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分析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澳门目前产业结构单一、人力资源短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困扰等问题,阐释了澳门未来经济社会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并对如何促进适度多元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澳门重回祖国怀抱,标志着自16世纪中叶以后葡萄牙占领澳门这一历史遣留问题得到解决,宣告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区域内行政统治的终结。这一历史事实一方面说明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祖国的强大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澳门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共有40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直至1999年才回归祖国的怀抱。这种特殊的政治因素影响了澳门的教育制度,使澳门的学校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从澳门的教育制度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各学校具有高度的教学自主权、没有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20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宣告了西方殖民主义统治在中国领土上的最终结束。从1553年葡萄牙非法居留澳门至1999年回归祖国,澳门历经沧桑,澳门回归祖国又给澳门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回归后的澳门与香港、台湾同祖国大陆一起共同迎接21世纪的挑战,澳门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20.
澳门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原是个小渔村,本名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年泊口可称为"澳",所以后称"澳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第一批葡萄牙人抵达澳门,询问当地人此地的名称,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误以为所问指庙宇,答成"妈阁"。葡萄牙人便据此音译而成MACAU,这便是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在后来的四百多年里,东西方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这里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的西式教堂,还有世界著名的赌场、娱乐场。澳门以她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邮票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卷册,方寸间记录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澳门邮票以其鲜明的特色,记录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西文化的荟萃交融,将澳门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色彩斑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