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受事主语句和被动句的界限一直混淆不清。我们根据有无"被"字把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分为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两类。在语义上,受事主语句表示一种状态。其主语具有定指性或周遍性和非施事性;其谓语主要是对主语的状态进行描写说明,这在句法上有一些形态标记;谓语和受事主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指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乔姆斯基空语类理论的PRO和pro为参照,讨论了汉语的空位主语和空位宾语.乔姆斯基的PRO和pro具有指称句内可识别性(Intrasentential Referential Identifiability),是一种句法现象;汉语中也存在PRO,同样具有指称句内可识别性,只是有时指称不明显;宾语主题结构中的汉语空位宾语也具有指称句内可识别性,而非宾语主题结构(主语主题结构和非主题结构)中的汉语空位宾语缺乏指称句内可识别性;汉语中的主语省略与乔姆斯基的pro脱落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通常根据有无"被"字,把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分为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两类。受事主语句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句式,有自己的使用环境和表达功能。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为了满足上下文语意和结构上的要求,经常使用受事主语句,这使它的使用频率高于"被"字句。这两种句型虽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但彼此表达的意义不同。"被"字句表示主语受到的处置或影响,受事主语句则主要用来说明、描写主语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不定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谓语动词形式,它有意思上的主语,这个主语被称为逻辑主语,以区别于语法上的主语。正确理解其逻辑主语对我们正确运用不定式结构很有帮助。在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中,逻辑主语位于for(of)后面。当不定式结构充当宾语、状语或表语时,其逻辑主语常常是句中的主语,作补语时,逻辑主语为宾语、主语或修饰主语的物主代词,作定浯时,主动语态的不定式逻辑主语为被它修饰的名词或代词,被动语态的不定式其逻辑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作主语时,逻辑主语或者省略,或者由for引出,故在不定式前面。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it的考点主要有如下几点:(1)it在强调句型中的各种变形考查;(2)it在疑问形式以及作为宾语从句、主语从句的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考查;(3)it构成的各种词组及惯用句型的考查;(4)it的替代用法(与one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1.只有一个宾语的主动句变成被动语态时 ,把宾语变为主语 ,主语变为介词的宾语。如 :He opened the door。(他打开了门 )The door was opened by him。 (门被他打开了 )英语的大部分被动句都没有说出行为主体 ,因为行为主体往往不明确 ,不易说出 ,或没必要说出。2 .带有一个间接宾语和一个直接宾语的句子变被动语态时 ,只把其中一个宾语变为主语 ,一般是把表示人的宾语 (间接宾语 )变为主语 ,主要是为了强调主语。He asked me a question。 (他问了我一个问题 )Iwas asked a question。 (我被问了一个问题 )3.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是“…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和被动句的界限一直没有定论。文章考察自《马氏文通》以来语法学者们对被动句的研究,从中分离出他们对受事主语句的看法,得出受事主语句研究的脉络,从而得出结论:把受事主语句作为一种独立于被动句之外的句子来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这两道题是考查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替代主语从句或宾语从句的用法,答案分别是D和A。it到底何时替代主语从句或宾语从句呢?现简述如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10.
无定主语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子,从历史来源上看,无定主语句来源于感知类动词后的无定主语结构,其最根本的特征可归结为场景性。如果从场景性这一根本性特征去观照现代汉语中的“无定主语句”现象,就可以很容易解释学者们谈到的无定主语句的各种使用特点及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很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与事、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参与者及主语为零的情况。受事充当被动句主语是被动句的典型,与事等其他语义角色充当主语及零主语的情况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被动句主语既可以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影响者,也可以是间接受影响者,甚至可以不是谓语动词的受影响者。在被动句中,“被”字句可以蕴合弱影响,“叫”、“让”、“给”字句必须蕴含强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代韵文句式灵活多变,修辞蕴涵极为丰富,其中的名词性语句就很有特色。古代韵文中名词句的营构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一、用动作的施事、受事或当事代替动作而形成名词句;二、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谓词性词语隐藏在名词性中心语的定语中而形成名词句;三、隐去明喻、暗喻中的喻词而形成名词句:四、借鉴绘画式手法建构摹景性名词句。由以上方法所营构的名词句都有其独特的修辞美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介词"在"在古汉语句子中出现的位置及与之相搭配的动词的考察,认为现代汉语中"在+处所"的用法基本沿袭了古汉语。"在+处所"前置表示动作事件,整个句子强调动作;后置表示状态,句子强调的是动作的处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双宾句的看法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获取”类动词带两个名词性词语时所构成的结构为双宾语结构。本文从“获取”类动词的语义指向和这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获取”类双宾句不能成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数词与动词结合表示动量时,有三种句法功能:状语、谓语和补语,数词在这三种句法位置上的表义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数+动"结构在表动量时的模糊性,促使一种新的动量结构——"动+数+量"的出现,而这种新形式恰恰是在"动+数"这种语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跟名词作主语、宾语是不同的,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有四种不同情形:动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主语、宾语后活用为名词;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兼有名词性质;动词跟作主语、宾语的词是不同的单位。因此,先秦汉语动词的活用和兼类就少一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国语》双宾语进行穷尽性的整理分析,提出双宾语鉴别的指导原则,即从语义关系出发,用语表形式控制;按照双宾语动词的语义类型及其与宾语的语义关系把《国语》双宾语划分为7类,包括给予义双宾语、使动义双宾语、为动义双宾语、称谓义双宾语、询问义双宾语、获得义双宾语和其他义双宾语;描述《国语》双宾语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4种情况;并结合现代汉语双宾语简要论述了双宾语古今演变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国志》代词宾语的词序进行了考察。笔认为,与上古汉语相比,词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宾语的位置上:(1)否定句宾语一律后置;(2)疑问句宾语虽遵循前置的规则,但已出现了后置的趋势;(3)肯定句宾语由于押韵需要而前置,是修辞上的仿古用法。  相似文献   

19.
安陆方言的双宾句与普通话相比有各种不同的句法格式。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来看,有"给予"双宾句、"获取"双宾句、"称说"双宾句、"告知"双宾句、兼语双宾句。从句法格式来看,有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也有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还有在双宾语之间用虚词"得"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中连动成分排列大部分按照动作发生先后顺序或者事理因果顺序,一般认为动词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根据交际者说话内容不同,所要强调信息不同,有时候可以打乱这种排列顺序,由此产生了连动成分语用性移位现象,而且这种移位带有主观性。对语用性移位情况从主观性角度阐释,利于人们用更准确言语形式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