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因为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的教导性决定传媒所表达的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受众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媒介女性形象的建构有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它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建构意义和模式的功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利用受众非常熟悉的价值观念创造一种东西。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传统文化象征反映了性别文化作用于社会生活以及性别制度作用于时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它们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传播媒介技术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与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新的媒介技术对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社会发展的自有逻辑也界定了一个时期主要的媒介形态,媒介技术与社会之间在互动中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中的权力结构,但仍未根本地消除传播中的阶级差别.传播技术作为一种兼有硬件和软件性质的制度,其创新的动力源于社会叉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建构是一个双向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并行前进,这种相互建构的过程在未来新的传播技术背景下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传播是人类的社会信息、人文意义的定向流动.人类被组织成一定的社会群体后,其社会信息的流动和人文意义的权势,均受制于这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传播机制,一般表现为由占据信息、知识、文化、媒介和权力优势的精英等级,向不占据上述优势的较低等级--大众进行定向传播,可简称为"等级传播".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影视教育多在强化影视本体构成的前提下,以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艺术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和目标.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消费文化兴盛的今天,影视传播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和意识形态表达与斗争的载体,日益深入地参与到了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当中,成为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超越艺术维度的本体立场,在文化传播的视阈中强化作为媒介的多重向度的影视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影视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有效对接并发挥影视媒介对社会共同空间的积极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命名权的搬演--央视大赛策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权力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即以暴力为特征的政治权力,以财富为特征的经济权力和以知识为特征的文化权力.电视媒介作为文化权力的践行工具,在当下的中国媒介文化生产和传播领域,具有独特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本文尝试从文化命名权的角度,解读作为强势媒体的央视举办各类电视大赛的文化生产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媒介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仅在经验层面建构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样态,而且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更为甚者,媒介文化也是联结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将媒介文化置于审美现代性视阈之中观察与分析,不仅可以见出媒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审美属性,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媒介权力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试图对媒介权力问题提出一个传播社会学的新的研究角度, 即传播机制, 并从这一角度出发, 探讨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深层根源和权力获得, 以及此权力的发挥。本研究认为, 传播是使互动成为可能进而使社会成为可能的工具, 它和政治、经济等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机制, 此基本机制的社会职能部门是大众传播媒介, 它是促进社会充分互动的唯一权威组织,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职能权力。这种权力是相对的, 它要受到社会其他职能权力如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作用。在社会正常时期, 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发挥需要得到其他职能权力的协作, 但它也有极端发挥的机会, 即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这时的政治机制比较薄弱, 大众媒介的权力就有可能突破当时政治权力的约束, 激发大众对社会合法性认识的怀疑和否定, 推动旧有政治制度的垮台。另一方面, 由于大众媒介组织从本质上讲是商业性组织, 它很少能突破经济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董向慧 《传媒观察》2023,(12):80-89
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夏王朝建立之前,中国存在着一个传播史上的玉器时代。玉器是史前天文观测和传播天文知识的主要媒介,后发展为神器、法器、礼器、饰器和葬器。围绕着史前玉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媒介域”。玉器“媒介域”发挥着记忆工具、权力装置和社会组织核心的功能,建构特定的时空组合。围绕着玉器这一“媒介域”,形成了中国文明特有的宇宙观、伦理观与传播观。史前玉器对华夏传播至少有三个方面深远影响:一是以“器以藏礼”的方式承载和传播礼乐文明;二是传播仪式观的思维取向成为理解华夏传播的重要线索;三是史前玉器“媒介域”使得传播权力高度集中,对于理解传播权力变迁与圣王崇拜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媒介权力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陈钢 《传媒观察》2003,(10):5-7
作为社会生态中的一分子,“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与其他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是媒介的生态环境。以社会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