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阳 《大观周刊》2012,(48):327-327
印象主义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他那些富有创意、新颖的钢琴作品开了钢琴音乐的一代新风。小型化的音乐主题、色彩丰富奇特的和声、千变万化的织体以及营造出的朦胧、飘逸、如梦幻般的音响效果,唤起了人们主观的瞬间感受,体现了浓郁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和德彪西本人固有的个性。其钢琴作品的音乐艺术风格特征表现在:音响效果朦胧,音色绚丽多彩、层次感清晰,音乐个性鲜明而独特。  相似文献   

2.
蔡赟 《大观周刊》2011,(22):233-233
“音色”是音乐语言的一大要素。琵琶演奏的音色变化直接荧系到艺术表现力。除琵琶本身的不同音区、不同弦序、不同演奏技法所形成的音色不同以外.主要是演奏音色的变化值得探究。它是指演奏者运用多种因素的结合而形成的音色变化,反映了演奏者对乐曲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3.
唐玉林 《大观周刊》2011,(39):38-38,36
文章从音响形态、作品表现、演奏者审美情趣三个层面来分析和探究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枝法表现形态。然后结合二胡的物理发声与演奏技巧来分析不同音色形态的具体色彩性变化、不同地域二胡曲的风格性技法带来的音色变化、演奏者的个性和对音色的追求形成的千姿百态的音色风格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析了钢琴学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现状,提出在“钢琴热”社会条件下钢琴学会应有的作为和发展设想。通过打造钢琴学会品牌声誉、发挥钢琴学会业务职能、关注琴童和家长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和心理问题、更新钢琴教育理念、拓展学会专业学术发展空间等几个课题的论述。对“钢琴学会”这个新兴民间学术社团组织的经验做法、建设管理、社会作为、艺教理念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西洋钢琴最早由传教士引入到我国,鸦片战争之后,西洋钢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华大地,晚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在西洋亦有许多均接受了西洋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其归国之后对我国钢琴教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西洋钢琴最早由传教士引入到我国,鸦片战争之后,西洋钢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华大地,晚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在西洋亦有许多均接受了西洋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其归国之后对我国钢琴教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章俊  康思超 《大观周刊》2011,(13):60-61
本文主要探讨了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以及他的钢琴作品。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德彪西式的灵魂所在——通过他的几部钢琴作品挖掘出德彪西钢琴语汇的特点。第二:德彪西式的灵感来源--从作曲家所处的年代以及生活背景探究他音乐语汇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8.
陈欣 《大观周刊》2011,(20):173-173
本文通过对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与学习法的讲述以及对一些特征性谱例的分析,使读者对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此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喜好和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教学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邢颖 《新闻世界》2010,(3):104-105
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为缓和师资矛盾,普遍在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教学课基础上开设钢琴集体课。集体课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个别课的不足,但也出现了学生主动性不高等课堂效果不佳的现象。借鉴素质教育理念,可在钢琴集体课上引入"传授—启发—引导"型教学模式,即通过系统传授钢琴艺术知识、创设艺术情境及小组活动等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0.
苏拉 《大观周刊》2012,(22):137-138
结合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培齐目标,对职业院校钢琴课教学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革和拓展。以钢琴基础技能技巧的学习为主线.适当开设钢琴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钢琴理论课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士对此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钢琴之殇     
蒋亚林  阿滢 《出版参考》2005,(11):11-13
这是一架黑色钢琴。敏之所以强烈地记着它,是因为这架钢琴与家里那段不幸故事,尤其母亲最终的死密不可分,它那一身冷冽而沉重的黑色,似乎在它最初进入她家时就暗示着一个无法逃离的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钢琴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随着钢琴的传入,中国早期的钢琴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为了便于论述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起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及其钢琴教育、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涌现。  相似文献   

13.
古钢琴是欧洲14至18世纪的乐器.古钢琴有两种:一种是击弦古钢琴,又被译为科拉维科德;另一种则是拨弦古钢琴,又被译为哈普西科德,它们都是现代钢琴的前身.除外形略有区别外,与现代钢琴相比,古钢琴发出的声音没有延音,音质不够饱满厚实,比较沉闷黯淡.  相似文献   

14.
钢琴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随着钢琴的传入,中国早期的钢琴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为了便于论述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起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及其钢琴教育、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涌现。  相似文献   

15.
周广仁是我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钢琴演奏家。本文介绍了周广仁的钢琴教学理念,从少儿钢琴教育事业方面分析了周广仁对我国钢琴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敦瑞玺 《兰台世界》2012,(16):70-71
民国时期,我国的钢琴教育方兴未艾踏上了坚实发展的第一步,其间开办了钢琴教育的多所音乐学校,形成了钢琴教育的重要施教特征,涌现了钢琴教育的众多名师学者,为我国后期钢琴教育的快速蓬勃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巨大贡献。一、民国时期钢琴教育在学校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茅迪 《大观周刊》2011,(47):86-86
本文叙述了钢琴调律的方法、步骤、钢琴调律的手法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钢琴调律扳手。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是中国钢琴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其间有众多的音乐教育机构,培育出了大量的钢琴音乐教育人才。这一时期的钢琴教育在创立专业教学体制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并成为民国钢琴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彭旭华 《兰台世界》2016,(11):159-160
对于中国钢琴音乐而言,20世纪非常重要。在将进100年的时间内,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的演进过程。中国钢琴的演变史,也显示出时代对于钢琴音乐的重要影响。时代影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也滋养了它的成长。时代不同,中国钢琴家也不一样,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中,把握时代脉搏,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道路。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和风格特征的演变历程,能够提高我们对于钢琴发展脉络的认识,也能够为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钢琴教育家约翰·汤普森在钢琴演技方面并不出名,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钢琴启蒙教材在他去世将近50年后依旧畅销不衰。45岁以后的约翰·汤普森悉心编撰钢琴教材。1936年,他的那本提出"每课都有新内容"概念的《幼儿钢琴入门教程》(俗称"幼汤")出版了,同年他的《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第1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