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现代爱国三诗人由于各自的出身、教养、生活经历不同,性情、气质、禀赋各异,因而在为祖国、民族和人民而奋斗中显示了很不相同的、鲜明的爱国主义特点,也决定了他们表现自己深 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和特点,如郭沫若是革命创造型,闻一多是化建设型,艾青是人民解放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分别考察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坛上曾经发生广泛影响的创造诗派和新月诗派的渊源关系,并对其代表诗人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诗人在诗歌观念、创作实践方面所受的西方影响作了具体揭示。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之所以会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同志探讨了惠特曼、泰戈尔、歌德、雪莱等外国诗人对他的影响,这确实十分重要,但是其中还有一个人却被忽视了,即美国诗人朗费罗。据郭沫若自述,正是这个朗费罗,才  相似文献   

4.
张向光 《文教资料》2007,(14):92-95
本文主要来探讨现代诗人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发展重要而独特的贡献,认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家,是和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并驾齐驱的大诗人。全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详加论述:一、朦胧美与“狂叫”诗风。二、散文美与音乐美。三、熔中西诗韵于一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王富仁我在《闻一多诗论》中曾经提出,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初期,对中国新诗创作贡献最大的有下列几个诗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和冰心。胡适是首先用现代白话文作诗的人,他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胡适...  相似文献   

6.
早在二十五年前,香港现代文学研究家商海先生说过:“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时期的新诗方面,以强烈表观反侵略、反封建方面的优秀诗篇是非常多的。在这方面以刘半农先生、刘大白先生、郭沫若先生、闻一多先生等诗人的成就为最大了。”这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7.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8.
葛南楠 《文教资料》2008,(28):186-189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时闻一多诗歌的研究为对象,从对它的艺术特色、意象、形式等的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对闻一多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从闻一多的爱国诗和爱情诗的思想内涵;从闻一多与郭沫若、徐志摩等重要诗人的比较等四个方面,对这近30年来的闻诗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学术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中,闻一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几十年来人们(读者)对这位集诗人、学者、战士于一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感知与接受,仅限于诗人和战士二者,这主要借凭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就闻一多有限的诗作和那篇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的学习与传播。在大多数青少年心目中,闻一多更多的是以一位勇敢的爱国学者形象贮存于脑海中。但学者的学问、学术贡献、学术地位乃至学术经历不得详知,这其中的原因在于:(1)长期以来,名符其实的《闻一多全集》迟迟不能面世;(2)有限的闻一多传…  相似文献   

10.
一、谁是《女神》的最早评论者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对于这部“开一代诗风”的诗集,几十年来,不少诗人、评论家、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写了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但谁是最早向读者推荐这本诗集的“伯乐”呢?这倒是一个值得查考的问题了。有人曾把闻一多当作最早评论《女神》的人,我认为这失于审察。从查考资料来看,最早称道《女神》中单篇作品的是宗白华。五四运动期间,宗白华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经常给《学灯》写诗,宗白华激赏郭沫若抒情的天才,大量发表他的作品,促成他诗歌创作的狂潮。一九二○年一月,宗白华接连写信给郭沫若,称赞他的《凤凰涅槃》中的《凤歌》“真雄丽”,“以哲理做骨干,所以意味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主张用诗歌的“三美”主张来引导诗进入“纯形”的艺术,使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但闻一多的戏剧理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提及。他认为在戏剧革新中重问题轻艺术的现象是戏剧发展的歧途,必须拯救现代戏剧,这一强调不仅及时纠正了当时的戏剧发展偏向,且影响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论文将论述闻一多的戏剧观及其矛盾性,谈谈它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逝世后举行的追悼会上致悼词说:“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  相似文献   

13.
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在他的多方面的成就中,首先应当提到的是他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新诗人的重要地位。《女神》自问世以来,就如同鲁迅先生的《呐喊》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一样,在新诗歌史上也成为开山奠基的大作,高耸入云的丰碑。郭老去世后,邓小平同志在悼词中曾这样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这是对以《女神》为代表的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高度肯定和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民主主义战士,继承古典文化遗产的学者,更是“五四”以后一代诗风的创始人。当他残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时,年仅四十八岁。他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留下来的著作大大丰富了现代文学史的宝库,至今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郭沫若同志对闻一多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他“家一棵茁壮的向日葵刚刚才开出灿烂的黄花便被人连根枝毁掉了。”对他还样一位”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文学骄子不幸被害深为痛惜。闻一多所处的时代是“五四”运动以后,我国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毫无疑问是一位现代文化巨人。不但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而且是优秀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一九七八年六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给郭沫若致悼词时,称赞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这是在概括他一生各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 ,研究方法具有乾嘉学派的朴学考据特征 ,这是由中国传统学术、时代思潮和个性精神追求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闻一多承继朴学传统的同时 ,自觉接受新学术、新思潮 ,广泛吸收西方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构架起以朴学为基础、传统与现代交融、微观与宏观结合、中西汇通、多元化的方法论结构 ,形成朴学精神、现代思维、诗人激情、史家视野、文化意识的学术个性品格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郭沫若虽以诗人著称,而其散文创作也极有成绩。与发表新诗差不多同时,郭沫若也开始发表散文,终其一生,从抒情散文到叙事散文,从短小精悍的杂感到宏篇巨制的回忆录,数量之多,不仅在郭沫若自身的创作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就是在我国现代作家中也是不多见的。与诗歌、历史剧一样,郭沫若的散文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关于这一点,徐迟同志曾指出:“郭老的散文,气势浩荡,而浩荡之中,又不失其清丽和缠绵。我们的散文中,有一种缠绵的风格,郭老是其首创者。但细看时缠绵得很,吟味起来却感到境界甚高,但也有着和我们当代的历史不可分割的特点。”(《说散文》,《长江文艺》1962年第4  相似文献   

20.
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同志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说:"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年纪念西南联大诞生70年,我们首先要纪念爱国诗人、学贯古今中外的学者、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