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饼新闻”是一篇触及社会生活的批评报道。它既体现了党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的优良传统,又为报纸如何眼睛向下,关心群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多次在大小会议上称赞这篇报道好,关心和帮助群众就要努力从这些具体问题抓起。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这是报纸通过舆论的力量为上海几百万居民办了一件好事,提出~(?)如  相似文献   

2.
初学写新闻稿时,因文化素质差。新闻知识欠缺,仅仅依靠零星看报学着写,凭一股热情投稿,换来的全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记得有个编辑在给一青年作者来信中说过,搞文字工作,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行,得慢慢儿来,先写自己能写的。于是我便以“群众呼声”起步,又及时传播各种市场信息,继而发展到采写消息稿,形成了我写稿的“三级跳”。第一跳是以群众利益为主题。反映他们的心声,替他们说话。身在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身同感受,写这类稿常常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于是便有一篇篇反映群众心声的篇章公诸于电台、报刊。从我发表的篇目看,25%的稿子都是反映这方面的。有呼吁架有线广播  相似文献   

3.
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 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4.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5.
一件新闻作品是否优秀,可以有若干条标准。衡量它的新闻价值大小或有无,则是其中主要的一条。构成新闻价值的因素很多,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又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新闻事实、一个新闻人物,选择什么角度去报道,最能体现党和政府的最新指示精神,或最能鼓舞和影响两个文明建设,或最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欲望和呼声……这是每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偶遇一朋友,见他一脸愁容,正为一篇自己采写并发表在当地日报的头条犯愁。按理说,基层宣传干事能有新闻在头版头条发表,本是件大好事,而且新闻是正面报道,为何朋友还会犯愁?原来这位朋友写了篇反映当地政  相似文献   

7.
党报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当中,和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很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写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多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8.
金志毅 《新闻爱好者》2008,(11):142-143
全省新闻界年度作品最高奖——第二十五届(2007年度)河南新闻奖(报纸部分)共有包括文字作品、新闻摄影、新闻专栏、新闻漫画、报纸副刊、报纸版面、网络新闻等在内的304篇(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2篇,一等奖64篇(件),二等奖95篇(件),三等奖133篇(件),新闻专栏10件。综观全部获奖作品,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集中展现了我省2007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积极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了“三个重大”——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事件,体现了“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达到了“三个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增强、感召力增强、影响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刊林漫步     
安岗谈脚板底下新闻的三个含义《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选择一条艰苦的道路,要用脚板走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脚板的真功夫,写脚板底下的新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人民群众说话,用党的政策解决当地群众的实际问题.所谓脚板底下的新闻,有三个含义:一是用第一手材料写出来的;二是用脚板走到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要多写以看  相似文献   

11.
7月13日,长春日报《春城论坛》专栏登了一篇署名石民的文章,题目叫《一些怪现象》。文中列举了长春市内一些国营副食品商店卖菜走后门,卖肉柜台无瘦肉,水果柜台无水果等怪事。由于这篇文章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很快得到读者的共鸣,一些读者来信,打电话说,这篇文章敢于揭露矛盾,替群众说了话。市政府于文章见报的当天召开紧急会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翌日长春日报以引题《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主题《市府对副食品供应等问题做出五项规定》作了报道。谁能想到,上述那篇论坛稿就是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高狄写的。高狄是前不久吉林省领导班子重新调整后经中央批准任书记的。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在新闻战线上工作,对新闻工作既关心又有感  相似文献   

12.
新乡市郊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宽,是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自1975年以来,他两次被评为河南日报模范通讯员,六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1971年,刘宽上高中时,写了一篇题为《向雷锋学习,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1988年好新闻评选4月4日揭晓,有117篇(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有31篇获一等奖,41篇获二等奖,45篇获三等奖;另有6则好标题获表扬奖。这些获奖的作品,反映了去年在新闻改革方面  相似文献   

14.
和谷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记者。他从1955年调入筹建中的解放军报社,到1985年离休,30年里,先后任记者,记者处副处长、处长,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担任社领导以后,他还多次以记者的身份下部队采访,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报道。他写的大量新闻作品,有的在军队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有的在新闻界产生过广泛影响。最近出版的3卷本《和谷岩文集》所收作品,就有他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过的通讯特写34篇,散文19篇,报告文学3篇,新诗8首,文艺新闻评论10篇(另有4篇发于《新闻与成才》杂志)。这些作品,虽然只是他30年军报记者生涯中为报纸所写作品…  相似文献   

15.
“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是穆青于六十年代初在新闻刊物上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发表的。它指的不是某一类报道,而是所有的新闻作品。进入八十年代后,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穆青在新闻采写理论中的这一创见,推动了全国新闻写作的改革,开创了新闻报道的新风。他以自己的作品标新领先,催生出一篇篇佳作。  相似文献   

16.
据刊物所载:某地一农民在走村串乡卖豆腐中,把所见所闻的农村新事经过调查、核实写成新闻。三年来,他写的稿件中,省报、省电台采用五十多篇,县广播站采用三百多篇。群众称他为“豆腐记者”。他连续三年被省、地区和县评为模范通讯员。一个普通农民被称为“记者”,是很令人高兴的。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普通人民群众完全可以写好新闻,应该提倡有一定文化的人都来写新闻。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及时传递和交流各种信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孤陋寡闻,会使人闭塞守旧,迟钝僵化;见多识广,会使人耳聪目明,高瞻远瞩。新闻,作为一种具有普通意义的重要信息,其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日益明显。可以说,人人离不开新闻,人人关心新闻,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但是,还应该人人都来学写新闻。  相似文献   

17.
怎样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是新闻宣传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篇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回答。他讲到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这为深化新闻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社会主义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工具是属于人民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受人民委托,从事新闻事业,当然要办好报刊、广播、电视,努力为人民服务。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作为国家主人翁需要了解的真实情况,要作人民群众的思想上的向导,为他们释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已经揭晓。共评选出受奖作品112件,受表扬作品168件。受奖作品中,报纸、通讯社有典型报道2组,消息17篇,通讯13篇,评论12篇,来信11件,版面7个,标题9条,新闻照片11幅;广播、电视有广播新闻17件,电视新闻13件。这届入选作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数量和质量也有所提高,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喜人变化。这些作品的某些特色以及创新精神,对于深入进行新闻改革,全面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文华 《新闻界》2003,(3):57-59
新闻,一片辽阔的生活原野。新闻,与时俱进,与时剧变,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原野。新疆《博乐农垦报》社记者胡维斌在这片原野里辛勤耕耘,奋斗不懈12个春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3年来,他不仅在自己供职的报纸发表了45万多字的作品,还在省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500余篇,有50余篇作品获各类新闻奖,其中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优秀论文一等奖1件;全国地州市盟报新闻摄影一等奖1件,三等奖1件,优秀作品7件;获自治区、兵团好新闻二、三等奖20多件。胡维斌在农五师乃至兵团、自治区可谓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这不仅仅…  相似文献   

20.
金湖县广播电台编辑傅仕恒,虽说早已脱下了军装,但他仍保留着军人的气质:勤奋学习,默默奉献,辛勤地耕耘在新闻战线上。军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地方是使用人才的战场。傅仕恒在部队当过三年报道员,退伍后,他被调到县广播站当记者。曾三次被评为广播站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986年还获淮阴军分区新闻报道三等奖。这些并不能使傅仕恒满足,他追求的是用手中笔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