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蔡葛陵楚简所见的祖先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出土的卜筮祭祷简,探讨新蔡楚简中所见的祖先受祭对象及战国时楚人祖先系统的一些情况.在众多的远祖中,老童、祝融、鬻熊被选出固定成为必受祭祀的"三楚先".从鬻熊之子熊丽开始到楚武王,则被当作一个整体"荆王"受祭.迁都至郢的楚文王到离墓主最近的一世楚先王则被当作与"荆王"相续的一个整体受祭.墓主对于直系先人和近世先人的祭祀,情况较为复杂.此外,重要的女性祖先也出现在楚人的祖先祭祀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军阀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某年清明节去岳麓山给母亲扫墓。官方指示报纸编发新闻,标题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墓”。可有家报纸登出的标题却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相似文献   

3.
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听到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后来当了记者,又去过王昭君的家乡——湖北省秭归县采访。在那里游览了陪伴王昭君度过童年的香溪,欣赏了香溪两岸的秀丽风光,因而王昭君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印我的记忆中。这次来到呼和浩特,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去瞻仰昭君墓。 一天的午后,清风阵阵,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乘车出呼和浩特南行10公里,在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只见翠绿丛中,高高隆起一座巍峨壮观的大土丘。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昭君墓。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昭君墓占地20多亩,墓高30多米。墓的周  相似文献   

4.
张放 《国际新闻界》2023,(3):109-129
“网络祭祀”遇冷凸显出“网上是给谁上坟”这一核心问题背后中国传统民间家庭祭祀观念的深远影响。无论是思想还是实践层面,传统社会都主要将祭祀行为视为一种以沟通为基本目的的过程,其中的家庭祭祀行为则是在世者与逝去的祖先或其他亲人进行的沟通。通过对典型传统祭式的宏观梳理与分析发现,其沟通想象建构的关键在于逝者的表征与在场,即孔子所言之“祭如在”,具体方式主要体现为“尸”“主”、墓所、“影”等逝者象征物的使用;而某一具体象征物能够表征特定逝者的唯一性资格来源于与之相匹配的、嵌于丧礼之中的“点主”“引魂”等通过仪式。从人际传播理论的视角对传统民间家庭祭祀进行考察,可以将准社会互动与想象性互动勾连起来,揭示出一类更具普遍意义的传播现象——拟想互动。  相似文献   

5.
2月24日(正月十八)上午10点整,由杭州钱缪研究会主办的中断了近百年的“元宵祭钱王”的传统活动在钱王祠内恢复举办。内容有祭祀钱王、游览钱王祠、戏曲表演等。据介绍,“元宵祭”是吴越国特有的一项活动,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丁云川去年初在浙江图书馆门外的书摊上无意发现了元宵祭钱王的史料《元宵祭规条例》,其中详细记载了祭祀钱王的各项仪规,并上报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6.
2001年秋季,辽宁省西丰县钓鱼乡钓鱼村村民陈立仁在小育英屯后山放牛时,发现一座石棺墓,随即揭去盖石,将该墓挖掘到墓底。2002年春,铁岭博物馆接到消息.于是派员会同西丰县文物管理所一起去现场调查,发现石棺墓的墓圹暴露在山坡上,周围散布  相似文献   

7.
谁之“发现”为新闻白承杰一时盛传“在庐山发现了黄远生的墓”,纷纷扬扬之后出现了异议:坟一直在那里,黄氏家人经常去祭扫,这算什么新闻?两种说法,哪个有理?黄远生之墓在庐山,这个事实对于报道者和许多读者来说是新闻;而对于“异议者”来说,则是旧闻。一新一旧...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晚报》报道,电视剧《爱你没商量》,“被中央和北京两大电视台争相购买首播权”,最后,中央电视台“掏出350万巨款签下首播合同。”报道说,这“对中央电视台也是头一遭。”电视剧正式作为商品,公开出售,这在我国好像也还是第一次。它像春天的  相似文献   

9.
康东福 《云南档案》2008,(10):13-13
<正>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金华山万松岗,有一座集地方民族特色、石刻艺术、历史事实为一体的墓,该墓的墓表上刻着"百战之功光祖国,千秋不朽伴名山。"古剑藏山龙化去,长松映月鹤归来。"这就是被石屏袁嘉谷称为:"文而能武,国而忘家,纵横扫荡于数千里之邻省。功赫赫,名巍巍,仍不失儒生面目"的杨益谦先生墓。墓的中碑上刻着"陆军中将楚大师管区司令杨竹君墓,"为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和云南名士李根源题。  相似文献   

10.
祭范慕韩会长电子部信息中心陈正清鲜花五月君何在?挥手西行去不还。嘱咐吾侪多努力,心长语重壮河山。(注)主帅扬鞭士气雄,十年心血十年功。华光方正双比翼,甩掉西洋上顶峰。风范长存大地间,催人振奋永向前。中华印术花似锦,硕果成山祭先贤。1996.5.26注...  相似文献   

11.
黄禹康 《档案天地》2011,(11):26-29
丹桂飘香的金秋时季.我乘赴京开会的时机.来到风光秀丽的北京西山脚下的中央档案馆.查看到被列入延安整风文献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有关档案史料。由此引发了我对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是如何诞生的?又是怎样被列入延安整风文献这一引人人胜的史事的追踪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仿佛是做了一次美丽而空洞 的梦,‘彭公大墓’昨天最终被确定为彭公水利遗址。” “这件像长篇小说一样的事终于杀青了。它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情节曲折生动,最后的结局也出人意料──‘彭公大墓’不是墓,而是古代水利设施。” “考古专家宣布,野外考古工作全部结束。因遗迹的保护价值不高,现场将回填,继续进行道路施工。” 以上是 10月 28 日同一大出现在《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杭州日报·下午版》这三家在浙江颇有影响力的报纸的头版消息。 读完这则新闻,一直被各类媒体牵着鼻子“走”了两个多月的许多读者,种种感觉…  相似文献   

13.
谒曹植墓     
正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我们一行来到素有“北国水乡”美称的山东聊城。中午,在紧临环城湖的一个小饭馆坐下,从当地特酿的“东阿王”酒,说起了约一千七百年前被分封到东阿为王的曹植,知道他的陵墓就在距聊城只有几十华里的东阿县城附近。于是就想到去拜谒曹植墓。  相似文献   

14.
我少时曾热爱书法.却没有习练的恒心。一暴十寒,终无所成。初读《祭侄文稿》,已是在古城读大学。那个下午,当我打开《祭侄文稿》,顿时惊呆,脑海中再也想不起那些“蚕头燕尾、横轻竖重”的颜体字帖了。仿佛凛冽的秋风正拍打着自己的面颊.眼前似乎升腾起森森云烟。我想。自己一定是看到真的艺术了。  相似文献   

15.
赣南行     
说实在的,当了30多年记者,跑的地方不算少了,可是到“老少边穷”地区采访,还是头一遭,感受也就同过去不一样了。那是今年5月间。编辑部让我下去跑跑,接触接触实际。下去了,总要写点东西,到那里去呢?广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当然是出新闻的地方,但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祭“稷神”,起初的“稷神”是炎帝神农氏之子,名曰柱,一说名曰农;到了周朝,所祭“稷神”为后稷。  相似文献   

17.
髡发种种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男女自古以来均蓄发。《孝经》记孔子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削剪头发被当作一种刑罚。因为,这一方面固然是可直观的耻辱性标识,另一方面则含有对人体局部毁伤的意义。先秦已有髡刑,《周礼·秋官·掌戮》有“髡者使守积”的说法,即罪人剃去头发守仓库。当时,私家奴隶也常被髡发。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法律答问》中提到:“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就是说奴隶主可以任意剃去男女奴隶的头发,国家法律是不管这种事的。奴隶除剃发外,还要戴上铁颈圈和铁镣,以防逃跑,合称“髡钳”。汉文  相似文献   

18.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图书。该书沿着五年来考古发掘的时光轨迹,从考古科普的维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诉说其背后的点滴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一万余件文物中精选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为读者打造了一座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纸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要闻     
《网络传播》2008,(5):6-7
发改委:中国将通过信息化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上海成立互联网版权工委;千家网站“网上祭英烈”;深圳13家网站因违法播放“涉性”广告被关闭;  相似文献   

20.
引言 2005年11月24日,韩国节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多国人感到不解和遗憾。由我国传人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反思。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在端午节当天派出记者采访,被采访者几乎没人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在很多城市,在青年学生中,“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而关于端午节祭祀以及其他的文化内涵都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遭遇的一种尴尬。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年轻人忌谈祭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