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研究盾构下穿既有地铁桥梁结构及轨道变形规律,以北京市南水北调东干渠穿越地铁5号线工程为依托,采用对既有桥梁的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桥梁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穿越施工影响下,因盾构起始离左线轨道较近,先期左线轨道沉降大于右线,在盾构穿越桥梁后沉降量趋于一致且稳定,梁体结构最大沉降为1.76mm;隔离桩能有效地减小既有桥梁变形;数值模拟可准确地反映桥梁结构变形趋势及受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地铁盾构施工穿越既有铁路运输线路和地铁隧道的安全,采用ABAQUS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列车动载荷和地震载荷作用下地面沉降量及衬砌管片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在列车动态载荷作用下,管片及框架桥最大应力分别为7.6 MPa和4.6 MPa。地表竖直方向的最大沉降量为5.7 mm。在组合载荷作用下,管片及框架桥的最大应力和地表竖直方向的最大沉降量分别增大了4%和15%。该隧道施工有关强度和沉降控制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建桥梁基础的施工可能会对临近既有桥梁造成影响,引起其基础的沉降、侧移甚至上部结构构件的损坏。针对既有杭州钱塘江二桥铁路桥在新桥施工期间的基础沉降、侧移位移预警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为确保顺利、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的间距较小,新建隧道施工时,易导致既有隧道结构破坏、影响运营安全。为了分析新建隧道采用不同施工工法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分别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工法施工新建隧道时,既有隧道衬砌的受力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分部开挖工法施工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差异较大,从控制拱顶位移和塑性区范围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新建隧道。既有隧道施工对中夹岩的影响显著,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中夹岩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处理。研究成果可以为近接隧道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减沉桩是目前减小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引起上部隧道结构沉降影响的一种新型基础形式,其减沉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尚不明确.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开展桩长、桩与盾构隧道间距及桩的排间距对上部既有隧道减沉效果的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1)减沉桩的桩长和排间距对于减少下穿施工过程中上部隧道结构的沉降均有明显影响,而桩与盾构隧道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2)减沉桩的桩长越大时减沉效果越好,采用9m桩长时上部隧道结构的沉降在10 mm以内;(3)减沉桩的排间距越小时减沉效果越好,采用3 m排间距时上部隧道结构的沉降在7 mm以内,而排间距超过6m时减沉效果趋于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地铁隧道下穿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漳洲深国投商业中心工程,地下室施工时,合理设置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和施工缝,并采用相应防水施工技术措施,结构封顶前两个月内,后浇带两侧沉降小于3mm,满足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同时确保地下室底板和外墙的渗漏,满足了人防工程的防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兰州地铁一号线为背景,用ANSYS软件对地铁盾构施工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盾构在施工过程中,地表会发生前隆后沉的现象,开挖面处的最大地表沉降保持在11mm左右,开挖面后方发生沉降,且随着施工的进行会发生进一步的沉降,而管片衬砌的施加和盾尾注浆的进行,会使地表沉降值达到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佛山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盾构区间下穿广佛环线东平新城站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下穿时车站结构的变形、沉降分析,得出区间在下穿过程中车站所产生的沉降满足规范要求,车站结构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为该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顶管在穿越河流时更加安全顺利的施工,研究了顶管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沉降规律,并选定合理的注浆压力控制参数。结合杭州半山电厂—崇贤变220 k V线路电缆隧道顶管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边河道边坡和河底处地表沉降及管道位移比河岸处要大,适当增大注浆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地表沉降。当顶管在河道边坡顶进时,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 19 MPa,并在顶进到河底时逐渐降低至0. 16 MPa。采用了该注浆压力控制参数,工程施工时把地表沉降控制在了规范要求内。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GAP法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AP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模型的改进和数值计算,以某地铁双圆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为依托,对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沉降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为8.84mm,最大沉降坡度为0.401‰;沉降槽较平坦,形态为单峰,先行隧道施工引起的路基顶面沉降值大于后行隧道引起的路基顶面沉降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原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本文以新建瑞垟引水隧道为依托,采用理论计算进行振动安全验算,确保钻爆施工产生的振动控制在确定的标准之内,进一步结合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特征和振动传播规律,之后依据工程监测数据,对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不会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构成威胁,爆源位置对即有隧道的振动响应影响显著,爆源位置在交叉点处时既有衬砌在爆点附近断面右拱脚处振动速度达到峰值4.43 cm/s,同一特征部位峰值振速由最大峰值断面向两侧衰减,且远爆源侧衰减更快,爆破开挖对后方已开挖区域的振动影响略大于前方未开挖区域,现场振动监测得出的振速分布规律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实测最大振速值均小于安全控制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上下交叉隧道工程振动安全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既有变配电所改扩建与新建变配电所施工有所不同,需要边远行边施工,安装难度大、安全问题突出、调试过程复杂.为此,根据施工实践总结概括出改扩建施工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细化施工方案和作业计划的准备工作;详述了施工内容和具体步骤,以及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叙述房屋建筑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施工期间对周围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意义以及沉降测量方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为解决开挖综合管廊地层影响区某埋地输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本文从管道的强度计算方面着手,利用基于Winkler假设的弹性地基梁理论分别调节管底土的基床系数与管顶土压力大小使管道达到许用应力限值,从而计算出了其许可沉降值。结果表明:为了保证该埋地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管道最大沉降的报警值为61mm,目标控制值为81mm,该计算结果对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肖湘 《科技通报》2015,(2):161-163
设计一种采用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的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以此为指导进行地基夯实处理,提高基底应力的固结性能,通过对层状砂土基桩混凝土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应力分析,得到层状砂土基桩混凝土最大荷载作用点的应力响应结果,设计出基地应力固结法的砂土基桩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试验方案。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能使基底应力消散时间延长,有效满足基底的排水固结处理时间,使得各层土的水平位移基本维持在50 mm以内,避免了水平位移和基桩沉降。承压能力测试显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60 k Pa,满足设计要求的120 k Pa,提高承压能力,有效避免了基底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美通GEP广州公司厂房扩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拟将原已建厂房结构扩建与新建厂房拼接改换成联体厂房,应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需在局部增加梁板,以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在加设计梁板部位需采取植筋或其它措施对相应结构采取加固处理.文章通过对植筋工程的处理方法给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提供实操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宁卫 《大众科技》2006,(6):89-89,98
文章论述了在挖孔桩施工中遇到对大挖孔桩流砂,涌水现象后采用化学注浆的围幕上水方法,并对注浆孔径布置、孔深、浆液配制、管道埋设、注浆施工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箱涵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支撑不稳、结构配筋、混凝土振捣及养护这不到要求等.针对疏水箱涵侧墙裂缝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施工方案,加强了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消除了裂缝.  相似文献   

19.
埋设在土体中的管道在人工沉降过程中,每隔一段间距支承在支座上,应力分析由于边界条件的不确定而使结果不可靠。从应变监测中得出的结论对沉管设计、下沉过程中管道的力学行为、管道的安全评价具有切实的帮助。本研究以沉管区管道的应变监测作为基本出发点,分析了边界点、弯管区、过渡段、最大挠度区管道单元的轴向、环向、45°方向应力及最大主应力变化趋势,并结合弹性破坏理论,对沉管区管道安全状况做出了有效的评价,给出了基于应变测试技术的管道沉降过程力学监测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油田地面管线管道埋地敷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管道沉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管道自身问题的防护,对于管道周边环境问题的防护等措施,提高施工质量,防止发生沉降现象,确保埋地工艺管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