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九六二年暑期,在青岛疗养院里老作家臧克家同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晤面。两人楼前散步,随意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二年,我曾以同一题目谈过同一问题。十六年过去,在这十六年中,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遭受了林彪和“四人帮”为时十年之久的严重破坏和摧残。儿童文学是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无法幸免,小百花园被弄得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九五七年调来山西日报校对组的。七年多亲,在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使我由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够胜任了党报的校对工作。这几年来,我在校对工作中找到一些笨办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二年,历年受到党和行政上的鼓励。一九六二年,全年校对三百八十四万字,达到了组内制定的四项指标(初校、复校、三校、数量),全年没有出见报错;一九六三年,全年校对四百四十一万  相似文献   

4.
1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谈知识经济。大凡谈经济,必谈知识经济,大凡谈知识经济,必谈微软比尔·盏茨,谈电脑,谈软件,谈IBM,谈因特网,谈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式微,谈知识经济之勃勃生机广阔前景,颇有“开卷不谈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的意味。应当说,这是不错的。然而,谈知识经济与我们,特别是谈知识经济与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的关系,谈知识经济对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启示,总嫌少了些,这又是不妙的。传播知识,展望远景,目的总还是为了加快对现实的改革和发展,不好弄得可望而不可即人都没了劲头。不知道我这么说是不是思想封闭保守了一点。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纵观新闻报道的许多成功之作,无一例外。我也有一段同样的经历。那是在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初,我在杭州工作,领导要我去东海嵊山渔场采访,同行  相似文献   

6.
我与《街谈巷议》微音羊城晚报1980年复刊至今,我撰写《街谈巷议》达15载。其中离休后这几年,亦未辍笔。我已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街谈》可以没有我,我却离不开《街谈》。这些年来,我把自己的有限精力,都倾注到那里去了,它成为我的精神载体,给我以活力和朝...  相似文献   

7.
为征集对外国经济著作八年出版规划的意见,最近我们到南京、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长沙、武汉等地,同一些大学、研究单位和专业工作者进行了多次座谈和大量的个别交谈,感到很有收获。主要的是:开始恢复同学术界和一些作译者的原有联系,了解了教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情况,初步掌握了教学研究工作者对外国经济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增强了工作责任感。下面谈一些我们了解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陆恂 《军事记者》2003,(6):46-46
梁必业同志任总政副主任期间,对宣传新闻工作是很关心的。我记得在总政宣传部工作时,有一次和周岩、麻振铎同志到广州军区了解宣传新闻工作情况,梁副主任正在广州视察工作。1981年11月27日,我们去看望他,向他汇报了军区宣传新闻工作改革的情况,他听了很高兴,同我们谈了如何加强宣传新闻工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二年元月二日上午,我应中共徐州地委副秘书长李凯同志之约(当时我是《新华日报》驻徐州地区记者),一同来到邳县郭口大队水利工地。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折,根据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特别强调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兴办农田水利。从郭口水利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和我们的观察,这个水利工地的最大特点是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从实际出发,讨论制订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在遇到资金、材料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第八届函授学员开学之际,我愿同新学员谈谈心。谈什么呢?谈个老题目:实践出真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新闻函授中心已举办七届了,已有35000多位学员领取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结业证书。这个结业证虽不是通讯员的合格证,但起码说明学员们通过一年的函授学习,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新闻写作知识。可为什么有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志仍然不能胜任通讯员工作,在写作上进步不大呢?我看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无论你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么深多么广,它最终要落实…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埃利希·霍乃克对新闻工作者说,他们的工作应不断地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这要注意很多方面。使读者或听众易于理解即是一个方面。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报道事实是否能使读者或听众获得一个清晰的印象。我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漫步市场》的编者向我谈了他们经营这个专栏的一些事情,很有意思,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专栏从去年一月二日同读者见面以来,一周两期,到十月上旬已经刊出了七十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在不断变化,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层出迭起,其中有许多变化是同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是同群众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众对此很关心。《漫步市场》专栏的编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抓题目,做文章,使经济报道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对群众有了一种吸引力。群众身边事党的经济报道毫无疑问要把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放在首要位置,党的经济政策是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经济宣传有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要跟上形势,是不是还有一个继续解放思想的问题要解决。在这方面,我谈三点意见。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是最活跃、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闭关自守,只看到自己,还要看到世界经济。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研究经济要立足于我国九百六  相似文献   

14.
前卫报的《党团生活》,在一九六二年六月以前还是不定期的,有时每月出两期,有时每月出一期,每期约占三分之一版到半个版,登稿只有两三篇,因而栏目也不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还是欢迎《党团生活》的,只是认为“不及时,不解渴,不活跃”。一九六二年六月,总政召开了加强《党团生活》报道工作座谈会。依据会议精神和读者意见,我们和组织部、青年部共同协商,确定《党团生活》每半月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于1939年9月16日,作为重庆《新民报》的记者,同“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一道,在延安访问毛泽东。这在我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也是被记上了一笔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中,把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我们重庆去的三记者,作为一件大事记录下来,并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多次会见过中外记者。在我们之前,他会见过重庆商务日报赴延安采访的温田丰等,更不用说他还在延安自己的窑洞中,同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作“竟夜之谈,直到天已黎明”。在我们之后,1944年6月12日他在延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1988年第1期《新闻战线》以新的面貌同读者见面了。我们地处边疆,今天才看到。我一口气读完艾丰的《望潮随想》,并情不自禁地写这封信。读过一些谈编辑或采访的文章,但像艾丰同志把点子打在“结合”上的还不多。实际上,新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单从一方面去讲是说不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总是干巴巴的,没什么看头,引不起多大的阅读兴趣”,这些年常听到一些类似的议论,作为经济版的编辑来说,我也常为之苦恼。总的来说,我们的经济宣传工作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观念滞后,创新少,缺乏理性深度和思辨色彩,重宣传、轻服务的倾向仍存在。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报道多局限于生产流通这个狭小的范围。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个主要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报道存在着同广大受众脱节的现象。那么,如何改进传统的经济报道模式,改变经济报道同广大受众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介的若干发展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多以前,我在《面对世纪之交的思考》一文中,曾对我国报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谈了一些体会。今天,我着重围绕报业等新闻媒介在未来几年中的发展态势作一些预测和分析,同时也谈一点对策。我们国家和北京市都正在制定“十五”计划。未来5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新闻媒介业、对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新世纪的到来,由于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发展可能会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但是,基于对客观情况的基本认识和分析,我们对未来几年面临…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80年代我们谈文化,90年代我们谈经济。最近涌上的热词,叫做"经济危机"。2007年,金融海啸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我辈还多少带着瞧热闹的心态。2008年,我在人去楼空的东莞街头漫步,遥想此地数月前灯火辉煌的盛况,开始上网百度一下什么叫做"次级贷危机"。2009年,一边是经济学家们安抚我们,美国会自我修复,就像它曾历经艰难,但最终会从苦尽甘来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一样。可转眼"杜拉拉升职记"系列的全面走红,第一次把生存之忧,带到了中国白领们的面前,一夜之间,他们  相似文献   

20.
全国图书展览开幕前夕,吉林人民出版社的老郭来看我,将该社参展图书——《小学生文库·课外辅导类》一套赠我,内中有我1980年写的一本与小学生谈使用标点符号的小册子。书展开幕那天,我怀着节日的喜悦,同我在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女儿匆匆赶往展场。我望着她那满脸堆笑、活蹦乱跳的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