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邢彦辉 《声屏世界》2008,(11):32-34
在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闯关东》获得分量最重的“长篇电视剧最佳作品奖”,剧中男女主角李幼斌和萨日娜分别获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与此同时,李幼斌凭借《闯关东》获得“最佳表演艺术奖”,《闯关东》编剧高满堂获“最佳编剧奖”;《闯关东》摄像王滨获“最佳摄像奖”;《闯关东》照明戴军获“最佳照明奖”。《闯关东》在金鹰电视艺术节上获四项大奖,傲视群雄,成为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2.
黄素影 《档案天地》2012,(4):4-6,17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制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反而出现在更多的作品当中,《卧虎藏龙》、《手机》、《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第一书记》等一部又一部作品,见证了黄素影宝刀不老的实力。她应该是中国还活跃在银幕上的最年长的电影演员。1993年,她因《天伦》获第三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1997年,获第六届学会奖金凤凰奖;2001年,她因《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02年获得第六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放映”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3.
陈苗 《传媒》2015,(23):55-57
新世纪以来,艺术市场受到大众普遍关注,艺术类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片也因此受到重视,成为纪录片市场上的新宠.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公司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近年来也将艺术类纪录片作为制作的重点,其制作的《艺术的力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当达芬奇遇上蒙娜丽莎》《画廊外的天赋》《艺术创造世界》等,因其对极致完美画面的追求,对深厚人文关怀的表达,赢得全球受众的尊重,并在国际上屡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类节目等大奖.  相似文献   

4.
1986年,《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获莱比锡国际最佳图书博览会“世界最美图书”铜牌奖;1987年,《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画集》获得同一殊荣;1988年,《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又获该奖银牌奖。此前,《苏加诺藏画集》还曾在1959年获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装帧设计金质奖章。这些获奖  相似文献   

5.
徐斌 《新闻实践》2007,(4):F0003-F0003
在前不久揭晓的第50届“荷赛”上,中国有三位年轻摄影师的作品获奖:《东方早报》常河的《中国动物园》获自然组照二等奖,广州王刚的《彝族牧羊人》获人物单幅二等奖,《新京报》记者张涛作品《盲人舞蹈队》获艺术单幅三等奖。这是荷赛历史上中国摄影师获奖最多的一届。  相似文献   

6.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七日电台北消息:二十一世纪首届奥斯卡奖项揭晓,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共赢得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及最佳原创音乐等四项大奖。台湾多家报纸今天都在显著位置报道这一消息,称其是为中国人在国际影坛的表现留下亮丽的纪录。台《民生报》今天在报道中指出,《卧虎藏龙》终于在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证明西方对中国文化之美开始有了欣赏及体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谢崇礼艺术档案 1957年生河北大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国画《蓝光》获中国美协主办"’92国际水墨画大赛"银奖1992国画《地上的革,天上的云》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省美金奖1994国画《拢秋》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98全国美术金彩奖"国画《走进西藏》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省美展银奖1999国画《大地》入选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1国画《朝圣者》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2002国画《惊蛰》入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2002出版《谢崇礼画集》  相似文献   

8.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1,(20):84-84
汤唯获封韩国影后 有“韩国奥斯卡”之称的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近在首尔举行颁奖礼,汤唯凭《晚秋》获得电影类最佳女主角,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汤唯因此在韩国人气急升,连她早。年出演的《警花燕子》也被韩国片商买走。  相似文献   

9.
2001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师、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4项大奖,从此中国电影似乎找到了叩开奥斯卡大奖之门的钥匙,出现了新一类影片:中国古装动作大片。中国古装动作大片归属商业大片商业片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类型,以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为开路先锋,接  相似文献   

10.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72-72
刘德华、张柏芝:香港新影帝影后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4 月4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刘德华凭 借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中的出色表演 获得影帝称号,而张柏芝则凭着《忘不 了》一片夺取最佳女主角奖。 此前呼声较高的《无间道2》和《无 间道3》几乎是无功而返,只拿到无足轻重的最佳电影歌曲奖,这是因为《无间道2》和《无间道3》比起《无间道》,虽然在制作上精致了许多,但在艺术上并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1.
齐燕,生于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漆画专业,现任《生活报》美编。其作品《雪静》入选黑龙江省第十届美术展,《醉卧雪乡》获黑龙江省首届文化艺术之冬民间装饰艺术精品展优秀奖,《荷之冬》获第二届装饰作品展优秀奖.  相似文献   

12.
陶玉玲 《档案天地》2010,(12):6-9,47
陶玉玲.中国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生于江苏镇江。先后参加《柳堡的故事》、《霓红灯下的哨兵》、《二泉映月》、《归宿》等影片的拍摄。因在电影《任长霞》中扮演任长霞的母亲获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因电视剧《张培英》的表演创作获全军第五届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相似文献   

1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36):72-72
北京时间9月19日中午,有“电视界奥斯卡”之称的第57届艾美奖揭晓。弗莉蒂·霍夫曼(FelicityHuffman)凭借ABC的《疯狂主妇》(DesperateHousewives)获得喜剧类剧集最佳女主角;帕特丽夏·阿奎特(PatriciaArquette)则因ABC的另一部热播剧《迷失》(《Medium》)获得剧情类剧集最佳女主角。同时《迷失》获得剧情类最佳剧集,《疯狂主妇》获喜剧类最佳导演奖,《人人都爱雷蒙德》获喜剧类最佳剧集。而HBO旗下作品几乎囊括了短剧类所有奖项。  相似文献   

14.
<正>个人简介徐百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任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2011年被评为中国青年报年度最佳编辑,2013年被评为报社首席编辑,编辑作品曾获得南方周末年度特稿致敬。曾主笔《冰点周刊》"钩沉"专栏,著有《民国那些人》及增订本《民国风度》。  相似文献   

15.
韩国电影最高荣誉"青龙奖"不久前在汉城揭晓,今年韩国票房热门影片《实尾岛》在艺术成就的评选中大获全胜,卷走"青龙奖"最重要的三大奖项: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男配角。在韩国实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实尾岛》,从类型上看只是一部商业动作片,但是它却成功地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题材的特殊性。《实尾岛》是根据韩国历史上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继《面子》一书获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后,在2005~2006年度上海书籍设计艺术奖评奖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背影》获最佳整体设计奖,《西风破》获优秀整体设计奖。华东师范大学出  相似文献   

17.
本书作者是研究东方文化的著名学者,出版过《远东的绘画》、《龙的飞腾》、《日本的彩色版画》等多种专著。《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是他任哈佛大学教授期间的演讲汇集,1936年出版。这部著作以研究东方的造型艺术为主要内容,书中广泛地涉猎了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以艺术为研究对象,但没有一般地停留在艺术的表象上,而是把艺术的研究,与人的精神观念和民族  相似文献   

18.
2月9日,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中国摄影师获得三项大奖,其中《东方早报》副总编常河的作品《中国动物园》获自然类组照二等奖,广州王刚的作品《彝族牧羊人》获肖像类单幅二等奖,《新京报》张涛的作品《盲人舞蹈队》获艺术与娱乐类单幅三等奖。这是“荷赛”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第一人──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毛雅1981年,美国拍摄了影片《赤色分子》,介绍一位记者的生平,制片人为此在1982年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不久,苏联与墨西哥合拍的大型故事片《红钟》又同观众见面,它描写了这位记者采访墨西哥农民...  相似文献   

20.
今年9月15日,由《南国早报》的新闻报道《两个人的学校》改编而成的广播剧《山外有个世界》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尽管消息《两个人的学校》曾获得过广西新闻奖和全国省级晚报新闻奖;根据报道拍摄的同名电视专题片也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并获过大奖,但这一次仍令《南国早报》的编辑、记者们激动,因为这部得到了艺术升华的新闻作品再次证实了一个真理: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是新闻永恒的魅力和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