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毕业就从事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所教班级属于“平衡班”,在这样的特殊班级里,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习数学氛围以及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学习心态,所以我觉得研究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为什么会产生学习困难”是一项较为重要的课题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几乎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学生。他们或许是已被测定的弱智生,或许并非弱智,但思维缓慢,而且过于顽劣懒惰,因而学习严重脱节。为了以大局为重,这些个别学生常常成了班中可有可无的角色,作业不交没人问,考卷不交没人笑,甚至有时候连他在不在教室都不会有人去注意,他们于是成了课堂的一个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曾有不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学数学有什么用?对我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非常模糊,总的感觉是“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我们又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情况更是糟糕,大多数人认为数学在其生活、工作中确实没有什么用,故而认为数学是数学家们的专门游戏,或许在他们所不知道的领域有用,但他们无法感受对“数学对你的个人素质的发展有何帮助”这一问题的回答也很令人失望,大多为“没有感到”。  相似文献   

4.
牛春妮 《中学生物学》2009,25(12):22-23
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遇到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如由于学校教学设施有限,学生的一些自主探究的创新想法无法实现;课堂时间有限,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活动等等;还有大部分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个人能力有限,无法一下由完全被动学习转变为完全自主探究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面临着这种情况,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有大部分学生无法跟上二,这样就做不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中问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型”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新的课改精神也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样的课堂是死板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只会剥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身体验,束缚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无法得以培养,更不要谈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了。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情绪,语文这一学科的独特魅力就无法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虽然“特殊”,却依然牵动着无数教育教学者的心,他们就是来自特殊学校的聋生。对这群“特殊”的孩子而言,美术课程在他们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由于先天缺陷,聋生的世界是无声的,他们无法确切地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他们依然需要一个渠道来抒发与表达。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有人曾经这样讲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想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热爱他们所学习的学科,才有兴趣去学习。通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挤入了高考行列,成了高职单招生,但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初中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阅读理解的分值在我们省高职单招考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约40分)。对这样一群“非正规军”,我们应如何在考前做好阅读理解的教学工作,尽可能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  相似文献   

9.
韩振立 《新疆教育》2013,(15):63-63
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数学是宇宙的语言,她所蕴舍的美妙与奇趣是任何一门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其应用之广泛、力量之强大也使她无愧于“科学的皇后”之美称。但也有学生曾经这样形容:“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又难又繁,枯燥无味,不学不行,实在无奈。”对于有着听力和语言障碍的聋生来说,他们学习数学更是难上加难。聋生的听觉障碍对他们所造成的学习困难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数学中除了与正常学生相同的学习需要:如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培养数学能力的需要之外,还有着诸多特殊的学习需要:比如形成发展语言的需要、积累数理经验的需要、习得生活数学常识的需要等。如何优化聋校的数学教学,推动聋生回归主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斧正:  相似文献   

10.
倘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基本视角,有人这样发问:“当今青少年学生最缺的是什么?”回答肯定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五花八门。或许是问题过于尖锐,近乎“钻牛角尖”,根本不可能出现一种得以普遍认同的“标准答案”;或许是在我们看来,当今青少年学生“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成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本质问题对一种事物的研究,本质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研究的首要问题。但在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盲目地遵循着这样一种逻辑;成人高等学校教学与普通学校教学相比,既然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因而也就有自己特殊的本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笔者以为,成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普通学校教学活  相似文献   

12.
一天恋情     
生活中,面对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孩子,常有人说:”这种孩子,与其和他们讲道理,不如先让他们吃点苦,保证知道好歹”。话虽丑,理却端呢!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先“多吃点苦”(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所打断。这些“意外”,或许打乱了教学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也总是在这样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5.
王高波 《物理教师》2004,25(7):44-45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学会学习”,把这一思想作为学校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国内教育也将“学会学习”作为素质教育中教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只能来自书本和教师,这样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多角度地去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每天吃到的是“大前天的面  相似文献   

16.
"预报"成功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再美丽的石头,不经过锲而不舍的精心雕琢,也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品。同样,天分再高的学生,倘若没有教育者的精心引导,聪明才智或许只会永远地沉睡在他们的心底。我们的学校里到处都是“美丽的石头”,可是在有些老师们眼中,他们并没有被看作潜在的“艺术品”,更没有被精心加工和雕琢。看来,教育缺少的往往不是“艺术”的“原材料”,而是教育者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技巧。有这样一则故事: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村里有一所小学叫姜村小学。20多年前,这所小学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原是一位大学…  相似文献   

17.
张守宁 《现代教学》2014,(1):113-113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他们的职责是启迪人的心智,赋予人生存的知识与技巧。也有人认为教师会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之路上的“瓶颈”,因为他们拼命地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个别学生的学习不成功很容易迁怒于学校或教师。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干了活,学生却不领情!面对这样的困惑,我认为赏识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当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学校里总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差,不合群,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 “特殊心理儿童”一般是指心理上和一般儿童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某些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或教育方法不当等,这类孩子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儿童不大一样,诸如自我意识强、不合群、不爱学习、不能遵守正常的学校、社会秩序等等。“特殊心理儿童”几乎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当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有了这种爱,教师的教育、品德、知…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一窍不通,学习成绩非常差,是名符其实的差生。可是在学习之外,他们却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说话办事或参加各种活动时机智灵活,颇有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丝毫不见学习时的迟钝呆滞。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更是一改在校学习时“无能”的惨状,变得有勇有谋,八面玲珑,有的甚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类学生,人们称之为“聪明的差生”。对此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头脑还聪明,但是天生自制力差,不爱学习,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0.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高中部的大部分教师来自北京市重点学校,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其大部分学生是中考成绩不超过400分的落选生,有的是外地借读生,还有一些是被原来学校开除、劝退的学生.总之.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于是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高中生“有治没治、有救没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江泽民同志发表的关于“教育创新”重要讲话,结合这一讲话又学习了有关的教育理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