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手机等"热媒介"的普及,曾一度让我们淡化了电视的力量,央视内部晚会上"砸烂电视"的口号成为新媒体颠覆传统电视的号角.但我们发现,在中国新媒体兴盛十余年后,电视依然是电视,依然是我们闲暇生活的主角,什么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再次成为我们反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平台,正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它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移动化,而是以便携性、移动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为特点,成为融“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全息性新媒体。手机电视具备“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可以说综合了传统几大媒体的优点,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第四荧屏”。这些特点,同时也为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规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新媒体与新业务本次论坛讨论的是“数字新媒体”。什么是“数字新媒体”?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今天我们讨论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的传播电视的媒体形式,如IP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顾亦兵 《新闻前哨》2012,(10):26-27
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从电视剧到综艺节目,一种娱乐至上的倾向正愈演愈烈。过去,当人们必须面对电视上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别无选择时.我们有理由对电视娱乐文化的出现大声叫好。现在,当观众打开电视,无论怎样换台。总能看到许多电视节目在把愚乐当娱乐,变审美为审丑,把“真人秀”变成“演戏秀”,把一些粗鄙的私人话题撕裂开来给人看,我们有理南对电视的过度娱乐化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一、文化传播是电视媒介的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 1、电视在传播媒介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的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着.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尽管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以其形象、鲜活、直观、广覆盖、低成本、快捷化等特点,依然是目前形式最为普及、受众最为广泛、传播最为迅捷、公众最为接受的信息传播载体。据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发展传播学”(CDC)课题组在江西省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从全省受访者的接触频度看,几乎每天看电视的人接近三分之二,高达65.4%,其中,稳定观众在所有受访者中所占比例接近九成。有研究者甚至将电视的这种地位称为“电视媒介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媒体的文娱报道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内容,注重“文”的层面,淡化网络上泛滥的纯娱乐新闻.注重推出自己的策划和本土文化相关联的系列报道,文娱报道的文化取向越来越明显,“接地气”成为文娱报道的一个核心准则. 一是打造“独家”利器.独家、独特是地方性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抢夺读者的“利器”.作为地方性报纸文化报道的采编人员,需要对当地文化现象有最敏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融合时代轻易对传统媒体进行简单判断,是值得警惕的问题.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在媒介融合时代依然保持一定的活力,这种活力当前主要体现在:在电视内容方面,多元终端呈现的,依然多是电视的内容;在电视台方面,进行组织重构的电视台可以依然保持活力;在电视人才方面,高端大制作依然需要专业化、高水准的电视业者;在电视收益方面,品牌电视媒体和现象级节目,依然享有高额商业回报.未来,传媒格局可能呈现出一种新旧媒体混合、兼容而共生的状态;而若要持续保持电视的活力,必然需要传统电视媒体破除“惯性思维”,饱具创新与“再创业”的意识,不把与新媒体的融合只看做传统电视媒体的“脱困”手段之一,而更应以全新的理念看待传媒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余得通 《视听界》2009,(4):52-55
本文所说的手机电视,主要指由广电主导的以手持终端为接收对象的数字多媒体广播。这是一项曾经万众期待、今天依然被业内看好的产业,一个想象中的“大蛋糕”,一片传统电视之外的新媒体“蓝海”。然而在经历了3年多的起起伏伏之后,至今仍然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手机电视产业今天为何如此“落魄”,几乎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是把它丢弃,还是改变“烹制”的方法,使它变成美味的“盛宴”?如何让参与各方共享“盛宴”?  相似文献   

9.
汪洋 《记者摇篮》2009,(11):66-66
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媒介更是首当其冲。这是人性进步与回归的必然选择,也是电视媒介必须承担也无法回避的社会功能。“娱乐”已成为受众收视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与其相适应,荧屏上娱乐或具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笔者认为,尽管电视娱乐的形态千差万别,但其中却包含着“不变”与“变”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的娱乐功能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同时,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也因此成为新的电视明星群体,他们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备受争议。特别是近几年大量的电视选秀节目将“娱乐”旋风席卷全国时,观众对娱乐节目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疲劳”也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以轻松和娱乐的特性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屡屡成为各大电视台尤其是综合频道的招牌节目.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各大网站娱乐资讯类节目的强势竞争,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收视率开始急速滑坡,生存状况每况愈下.剖析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发展困境,寻找解困突围之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在与平面媒体的竞争中刚刚占据上风的电视媒体.当下正受到形形色色的“新媒体”的挑战。尽管这种挑战,还不足以对电视媒体伤筋动骨,但从变革规律和发展趋势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无所作为。正视新媒体.融合新媒体,参与建设新媒体,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路径的选择.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13.
赵志峰 《新闻实践》2013,(11):30-32
核心阅读:在新媒体与传统产业、传统媒体的嫁接与融合进程中,一批产业先驱者开始在新媒体领域进行根植与布局。华数集团成立10余年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融“互动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为一体的新媒体,成为全国新媒体产业的领军企业,并全面推进“跨代网、云服务”战略发展;新媒体服务覆盖全国30个省、150余个城市的有线网络,全面接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拥有超过65%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的新媒体中,微博成为了主角.相关政策、官方力量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整个2012年,官方的话语在中央级媒体层面开始了转型,中国官方媒体话语体系重构,并正在向着关注民生、贴近民众转型.2012年,“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构化数据”正在成为移动时代新闻的新写法,“后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这个名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慢慢地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目前对“新媒体”虽然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想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而言的,新相对于旧,报纸相对于图书是新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等等;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5)
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虽然饱受诟病,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仅仅将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现象归之为,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或品味的低下,未免太过简单,因此也难以实施真正有效的监管。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是复杂社会现象的荧屏表征,它既与市场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后的消费主义思潮盛行相关,亦与传播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媒体的兴盛相关。放任消费主义思潮通过收视率和与之绑定的薪酬机制来影响电视文化,从而在受众那里制造虚假的消费欲望和精神满足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8.
当电视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后,电视文化的概念也越来越被当代人认可。但事实上,这个看似深人人心的时髦概念,即便在大多数电视理论研究者的心中,也依然  相似文献   

19.
俞杭英 《视听纵横》2008,(4):99-101
近两年,叙事理论运用到电视研究中似乎成了电视文化研究的热点,融图像、声音、文字等叙事媒介为一体的电视,能现场同步地对事件进行记录描述,它已成为“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  相似文献   

20.
刘天娇 《新闻世界》2010,(12):62-63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