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注重作文基本理论教学,是学生未来的客观需要。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叶圣陶先生说  相似文献   

2.
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恩格斯:《“爱尔兰史”的片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573页)。恩格斯的这段名言,对近几年来“四人帮”为什么要批林批孔另搞一套、伪造“儒法斗争史”,把一部中国历史糟踏得不成样子,是一个最有力的揭露和最深刻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第29页)在贯彻十四大精神,深化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伴随着对十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改革的成功与出现的困难都启示我们,必须加强理论思维。这对于我们掌握社会主义方向、深化改革、开拓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高校后勤改革在职工中如何扩大思维范围的认识,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55页、604页,第四卷223页)恩格斯的表述,基本上代表了马克思的观点,因为,众所周知,在两位理论家共同战斗的日子里,重大的理论问题总是相互切磋取得一致看法而后公诸于世的,这正如恩格斯本人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同上书,三卷565页)。表面上看,上述两种表述似乎并不相同,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发展也就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往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2页),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抓住了生产和需要这一对范畴来说明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需要引起生产,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既肯定了我们取得的成就,又严肃地指出了我们的错误。建国以来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同时也走了不少弯路。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1962年版第440页)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邓小平的史学思想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宝库,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历史的借鉴与借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历史研究,把历史科学做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在刚刚创立唯物史现的时候就曾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而且马克思的学说也正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列宁《国家与革命》).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先秦哲学思想中有没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指出:“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法国人和英国人尽管对这一事实同所谓的历史联系了解得非常片面(特别是因为他们受政治思想的束缚)。但毕竟作了一些给历史编纂学提供了唯物主义基础的初步尝试,首次写出了市民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马恩选集》第一卷32页)这就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课”教学的目标取向是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为此,“两课” 的教育理性就不是止步、满足于描述的认知层面,而必须提升“两课”教学的理论思维张力。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第 28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两课”教学的理论思维张力: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世界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知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页)。“辩证法是唯一适合于自然科学现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更高级的思维方法”。(《自然辩证法》第175页)。数学中充满着矛盾,常量和变量,分解和组合,局部和整体,相等和不等,有限与无限,……这是向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的好素材。虽然  相似文献   

11.
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动力,而且是科学技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一个民族科学思维的标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创新,要取得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是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哲学史是一种认识史。列宁指出,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据张春波同志考记,(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第117页)汉译本所用的“整个”二字,只是原文的一种意思,原文的另一种意思是“一般”。如果把“整个”改译为“一般”,就更确切、更清楚、也更符合列宁的原意了。一般即普遍、即共性。“一般认识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历史。列宁这句话指明了哲学史的特殊性,划清了哲学史与科学史的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精辟地概括了思维行程中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恩选集》第二卷第103页)他认为“第一条道路”是错误的;而“第二条道路”则“显然是科学上的正确方法”,并详尽地作了论述,从而被公认为辩证逻辑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作为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科学方法。恩格斯对此评价极高,指出“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同上第122页)并队为这种与历史方法基本一致的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  相似文献   

14.
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理论思维(即逻辑思维)是人类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极其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人类获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本身的新知识新理论的每一过程,几乎都离不开理论思维。它在过去和现在对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都起过,并且还将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巴登学派的价值论作为十九世纪后半期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政治上是反动的。恩格斯指出:“新康德主义者企图复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早已被推翻的康德的观点”,是企图“开倒车”,“最终的结果是现在盛行的理论思维的纷扰和混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作为新康德主义重要分支的巴登学派,其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上接本刊2008年第6期)“不相信有和无的同一”,即是说,不相信存在和思维的同一理论。19世纪40年代,1844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说:“群众的共产主义的工人,例如在曼彻斯特和里昂的工场中做工的工人,并不认为用‘纯粹的思维’即单靠一些议论就可以摆脱自己的主人和自己实际上所处的屈辱地位。他们非常痛苦地感觉到存在和思维,意识和生活之间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6页)马克思说,黑格尔的世界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别,只是似是而非的差别,虚伪的差别。(同上书,第178页)艾思奇的《再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说,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辩证的同一性,即有差别的同一性。马克思早已揭穿了,说这种差别只是似是而非的差别。因为黑格尔也好,马赫也好,都是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或自我意识创造的,精神就是一切,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只是精神或观念的化身。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别只是虚伪的差别,似是而非的差别。1845年到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有这样一段话:“有一个好汉一天忽然想到,人们之所以溺死,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统一于物质。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存在过程。对事物存在过程的认识,则在于对其相对独立的物质整体的认识,恩格斯指出:“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单独的考察它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10页)为科学认识相对独立物质整体提供了科学的导向。如何把意识这一“实在”从世界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单独的考察,笔者曾试拟“初探”、“再探”已分  相似文献   

18.
要弄清楚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阶级斗争,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恩格斯曾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232页).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一卷443页)毛主席也曾指出:“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9.
<正> 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这好象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题。其实不然,它和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命题是有区别的。殊不知马克思就“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372—373页)恩格斯也认为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本文试就恩格斯这一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新民主革命时期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而且,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69页)把统一战线的作用提到这样的高度,说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统一战线不断扩大、发展和巩固的历史,而且,党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什么时候统一战线问题得到了正确的处理,那个时期党的建设就前进,就兴旺发达,革命事业就能得到蓬蓬勃勃的发展,反之,统一战线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那个时期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