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石狮子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狮子本不是中国原产。本文引用充分古籍文献,辨析、考证了中国狮子的来源及其象征意义。狮子作为贡品,最早在汉章帝时代由西域传入中国并逐渐进入民间。到唐代已有石狮问世,明清时石狮已遍布全国各地,石狮子信仰在官方和民间极为普遍。从汉代直到唐宋辽金时代石狮子只被赋予辟邪的人文品格,到明清时又被赋予了富贵、生财、子孙繁盛和守护神等的象征涵义。狮子作为瑞兽灵兽的品格,是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在中华文化的观念中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华传统狮文化与闽南风狮爷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狮是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避邪雕物,它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中华狮文化起源于汉代,随着佛教传入而在民间流行,到东晋南朝石狮造型渐趋成熟,唐代石狮雕刻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明清时期基本定型,由强悍威猛而温顺活泼。闽台石狮具有镇风避邪作用,还成了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作为奇禽怪兽狮子,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原。汉武帝时长安已集中四方奇物,就有狮子。史载公元八七年,西域大月氏和安息分别遣使献狮。西汉时的石雕图像由于外来的新题材而大大丰富;东汉时石狮已成为石雕的题材,已经有大型镇兽石狮出现。汉代铜镜的制作,其装饰图像里也出现了狮子的纹饰。此后,历代多有“献狮”的史料记载,并且成为古代民  相似文献   

4.
狮子是外来兽,华夏人从迎接狮子进而接受狮子再到形成狮文化,是一个从"视为殊方异物"到"视为神物"到"亲近喜爱"的变迁过程。文章梳理了被誉为"神兽""灵兽"和"瑞兽"的狮子在不同时期经历的艺术造型演变,从"狮"这一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寄托的形象,着力寻求狮文化在东阳建筑木雕装饰上的演进及所折射出的审美情怀和时代文脉。  相似文献   

5.
佚名 《高中生》2014,(10):50
正民间习俗狮子是镇宅神兽,有避邪的作用,而且用来镇宅的石狮有一个特点: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这是为何?事实上,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对于一般的镇宅石狮来说,嘴一张一闭,代表吐纳之意;银行前面的狮子嘴巴一张一闭,张是招财,闭是守财,钱财只吃不吐的意思;古老的庙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卢沟桥住了四、五年了,从来也没见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今天,妈妈答应带我去卢沟桥看石狮子。 一走上这座古老的石桥,我就惊奇地发现,桥栏杆上雕刻着许许多多的石狮子,真是数也数不清啊!这些石狮子光溜溜的。妈妈说:"你能数一下这些狮子吗?"我出于好奇,痛快地答应下来,我从桥头的第一只石狮子开始数起,一、二、三……这些狮子可真不好数,有的看似一个,但在狮子的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科学性理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逐渐被业界和民间广泛认可。民族声乐的进步与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民的素质和修养,但一些常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近乎"老生常谈"的概念性模糊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严肃性和持续性。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民族声乐教学中出现的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科学性的角度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桥的两侧用大理石片和石柱各建了一道短墙,气势十分雄伟.桥的上升处比桥顶略宽些,但一到桥顶,桥的两侧便形成直线,彼此平行.在桥面的拱顶处有一个高大的石柱立在一个大理石的乌龟上,靠近柱脚处有一个大石狮子,柱顶上也有一个石狮.桥的倾斜面上还有一根雕有石狮的美丽的石柱,这个狮子离前一个狮子一步半,全桥各柱之间都嵌有大理石板.这与石柱上那些精巧的石狮,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短墙是为了防止旅人偶然失足落水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9.
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人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相似文献   

10.
<正>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雕师傅。苏格拉底很小时,有一次见到父亲在雕一只石狮,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在力量,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民间狮子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狮子这一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纹样,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装饰风格深受民众喜爱。中国民间狮子装饰艺术有雕刻、陶瓷、绘画、织绣、印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狮子就是中国民众心理的物化,具有强烈的民间性与普及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民间狮子装饰艺术是民族审美心态的产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民间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自身孕育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3.
贵州德江扶阳古城石雕图案内容、题材和技法反映了明清时代艺术特征,一块块石料加工精致,一座座石龙门依然平整笔直,岿然不动。高大石狮工艺古朴;院墙上草木鸟兽石雕图案精美生动,寓意吉祥,铭记着德江扶阳古城建造的历史和中国传统图案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出游芦沟桥,对桥上每根柱子顶端雕刻的石狮子赞不绝口。他问左右,桥上共有多少只石狮子?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乾隆传问当地县官,县官说:“此桥自筑造以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五百多年了还不曾有人数清过。”乾隆听罢不信,立即命几个太监去数。结果,太监们报的数目各不相同;换了人再数,仍然各异。于是乾隆亲自从桥东数到桥西,是408只。他唯恐有错,又转身从桥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在民间广泛传播。在与西洋绘画的长期接触中,民间画工吸收了西画的营养,并将其体现在各民间画种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间画工对西画做出了有所取舍的借鉴。明清民间对西洋绘画的吸纳,使明清西洋绘画的影响在中国得以继续,在中外绘画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朝代的更迭,茶叶逐渐被赋予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所形成的茶礼也成为中国婚俗当中极具特色的内容,这与茶叶在普通人家中的地位、茶叶本身的生长特性以及茶叶所代表的精神有关.而经过数百年历史演变的中国传统的婚俗茶礼文化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在中国风俗文化中具有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体系里,平等观念多是从形而上层面界定的。在面临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下,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平等观超越了传统从形而上寻找依据的层面,进入到从形而下探求达到平等的可能性,赋予了平等原则变革社会的实践品格。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分别从"为何平等"、"如何平等"、"向何平等"三个维度对平等观念作了深入探讨,融合了中国传统平等观的形上思维与近代西方的平等价值观,使平等观念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旗渠精神是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的实践成果和智慧结晶。现如今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种伟大精神,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坚毅品格,也被赋予了更加深重的精神使命、文化使命。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解读、研究红旗渠精神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其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更有利于弘扬传承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9.
民间游戏由于具有玩具简单、组织灵活方便、富有浓郁地方区域文化的优势,而被广大的幼教工作者重新重视。我们在开发实施民间游戏课程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保留传统特点并赋予新的时代色彩,使民间游戏迸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又赋予了极其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