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确定学习思路教给读的方法──《再见了,亲人》教学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李智《再见了,亲人》一课,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抒情散文,读来十分感人。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它是以志愿军战士向朝鲜人民话别...  相似文献   

2.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与教学建议□皋兰县钱家窑学校陈以礼☆小学语文教学☆☆《再见了,亲人》是现代名家魏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当时是通讯),它通过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车站告别的场面,抒发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鲜...  相似文献   

3.
一、作品与题解《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魏巍。魏巍,河南郑州人,公元1920年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冬赴朝鲜前线,以志愿军的斗争生活为题材,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通讯,结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粉碎“四人帮”后,完成的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长篇小说《东方》,荣获1982年茅盾文学奖金。  相似文献   

4.
抓特点动真情明中心──《再见了,亲人》教学谈深圳市红岭小学肖宏娣《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的是互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本课最突出的特...  相似文献   

5.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舍难分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来催人泪下。指导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激发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篇都是用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我们读本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感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  相似文献   

6.
以前,在解读《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感受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许多,却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之情,也忽视了志愿军战士背井离乡,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付出的更多的事实。如果学生只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可爱,而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话,那么《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就称不上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8.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思想,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一段写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含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同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以提纲形式归纳段意归纳段意,旨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段意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先要确定中心,再紧紧地围绕中心选材。《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魏巍是怎样围绕着“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赞  相似文献   

10.
《再见了,亲人》这篇抒情散文,写了第一批回国的志愿军战士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着重写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感情,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读来十分感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课,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应注意抓住四个要点: 一、把握课文内容,确立语气基调。 关键是把握典型事例,只有把典型事例理解透彻了,才能正确地抒发感情。如第一段要抓住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而昏倒和救护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的典型事例来抒发感情。第二段应抓住小金花为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而失去妈妈。第三段应抓住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来抒发感情,这些是课文朗读语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课文的第二段,主要写了志愿军与小金花告别时的情景,在追述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的经过之后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五课《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课文内容生动,饱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话别的场面描写在表达形式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中间是以回忆的形式叙述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写一下话别的场面。课文中的话别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话,我就让学生想象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  相似文献   

13.
一、板书设计再见了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 [预设]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品读悟情,反复诵情,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进行到互换角色呼喊“再见了,亲人”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感发自肺腑。  相似文献   

15.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纲指出的“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要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是这样做的: 一、整体阅读,感知全文 教学时,我遵循着“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从解题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亲人”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亲人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作者称朝鲜人民是亲人?(以填空形式出现: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在五次战役中——,为了救伤员又——:为了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嫂上山挖野菜,结果——。所以作者称朝鲜人民是——。)最后通过抓课文中心句“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总结全文,使学生明白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二、联系整体,分析部分 1.抓中心句,突出重点。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诚挚的情感。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一边读,一边想”这个重点训练项目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写大娘一节抓“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一句,让  相似文献   

17.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诉,按捺不隹清感潮水而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文章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友谊,这更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刘玲 《考试周刊》2012,(93):51-52
一、案例背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是一篇老课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19.
一、板书设计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  相似文献   

20.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本篇课文是本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