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培养中职生创业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创业教育是继文化科学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创业教育证书。也可理解为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和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而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即创业意识、创业心理与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四大因素的熏陶培养,以促使更多的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笔者结合中职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朱世欣 《河南教育》2009,(10):28-29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阐述了“21世纪的教育哲学”,提出了在21世纪人们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创业能力。同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于是,有专家称“创业能力”是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也被称为“自我谋职”的教育,是指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也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通过对学生创业、立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其毕业后不再依赖工资形式就业,而是自办公司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机构,实现自我就业,并能带动他人就业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一、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构建以创业课程满意度和创业激情为中介的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拓展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的研究范围,并为创业教育以及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利用“问卷星”在山西省域内的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显示,创业教育能够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能力,创业课程满意度整体维度和子维度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影响机理中存在中介作用,创业激情整体维度和子维度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影响机理中存在中介作用。因此,整合创业教育内容、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优化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课程满意度、激发创业热情,是提升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缺点,立足于岗位创业的视域,从开设普及型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创业"创业教育提升课程、成立创业教育工作室、打造创业园和创办品牌公司五个方面入手,依托证书化考评方式,采取层层递进类似岗位晋升的进阶式模式,按照不同岗位层次的需求培养不同素质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用类似打卡闯关的形式改革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创业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加强,创业和创业教育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创业人才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就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及全民创业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师范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应结合专业特点,抓住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正确处理创业与专业的关系,促进学生教育能力、创业能力与创业教育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教育应该对整个传媒生态发生的巨变做出响应,通过引入创新创业理念提升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对行业变革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走向社会时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创业新闻教育实践的四种主要形态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专门硕士项目、双学位教育、课程项目、证书教育,并对创业新闻教育开展成熟的纽约城市大学进行了个案研究,提出了我国开展创业新闻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韦卫红 《广西教育》2013,(15):172-173,183
阐述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创业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创业能力入手,论述在开放和富于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格局中,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主线。其中,学习创业知识是形成创业能力的基础,形成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是形成创业能力最有效的形式和最终目的,并强调了创业能力培养对于大学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创业"是提出新的想法并实现之,创业的本质在于价值创新,创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教。创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有的关于创业认知、创业能力、创业意愿和创业教学法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创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需秉持"通识"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业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首要目标;注重非认知能力培养,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创业课程;理解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科学地设计创业教学;加强创业教学法研究,探索基于行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工业4.0时代,互联网+创业、人工智能+创业等数字创业形式引发创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对个体创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并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的革新。本研究基于创业认知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由创业感知能力、创业认知能力、创业执行能力构成的大学生数字创业能力三维模型,并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案例探索了数字创业教育模式,尝试为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高校应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建立跨学科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支持平台,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数字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必要措施。培养创业意识,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同时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合理、有力的创业优惠政策,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最终实现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创业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有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聚焦于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缺乏对后续创业绩效的关注,尤其缺少不同创业教育类型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对696份有效问卷的分析表明,创业教育可进一步细分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这两类教育既能直接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又能通过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间接影响创业绩效,且创业能力的中介效应强于创业意愿。研究突破以往研究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笼统概念的局限,探索了两种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内在机理,发现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是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重要的影响指标,有望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首先要实施的是科学的创业课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密切联系一般的创业过程,将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因此,本文在对创业过程和创业能力认知和把握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创业过程和创业能力两条主线,尝试进行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从“三基”入手,抓好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创业应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创业教育要从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知识结构、锻炼创业能力入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行动.高校创业教育应抓好3项基础工作:以创业意识教育为先导,以创业知识结构教育为内涵,以创业能力培育为重点.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新型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借助全国26省份102所高校30 887位学生样本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以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为中介变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既可以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也可以通过创业能力的一重中介作用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还可以通过创业意愿的一重中介作用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并且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贡献力度均强于创业教育。同时,有意识地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激发、培育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法治意识、诚实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创业教育校内双主体意识;契合高校创业教育实际,重视创业教育实效性,强化创业能力培养;重视”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挖掘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元素,提升协同育人合力等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的目标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相关知识类课程、创业能力素质类课程及创业体验类课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规划;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校园缺乏创业氛围和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通过培养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业意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价值链发展,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理念的深入推进,高校研究生已成为开展创业活动的生力军和先行者。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创业能力,既体现了创业教育的育人价值回归,也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研究生社会创业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研究生社会创业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包含3个维度和9个核心能力,包括社会创业感知能力、社会创业认知能力和社会创业执行能力。其中社会创业感知能力是基础构成,社会创业认知能力是效率条件,社会创业执行能力是支撑条件。研究提出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内核,更新创业教育育人理念;以提升综合能力为导向,完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以资源配置效率为保障,健全创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因此,创业课程内容的开发要科学合理,强调适应性、针对性和差异性.搞好创业教育,还要配备具有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