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通过实验观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物理实验以现象观察为基础。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每做一次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目的,写出观察提纲。在观察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抓主要现象。观察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上升为理沦。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常克义,施玉国确定观察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学生进行观察,必须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也就是要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找到现象发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就是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从而准确地观察到所有要观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教学中,改进实验应本着原理不变、实验现象可见度大、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污染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的原则进行。1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有些实验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不能预期观察到明显现象,对该类实验要变着法做,让学生至始至终观察到明显的现象。a.Fe(OH)2的制备要让学生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继而又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的现象。但由于Fe(OH)2易被氧化,不容易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在溶液中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速度较慢。为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可将实验改进如下:将新配的FeSO4…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因素过多或实验现象瞬间结束,会导致学生没看清或来不友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大部分物理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些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谈谈利用信息技术如何突破这些初中物理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谢钟仑 《物理教师》2000,21(3):32-33
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中,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这一点,教材是通过扩散现象来说明的.在课堂上,学生仅能观察到气体扩散的宏观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扩散现象,我们运用OEH多媒体技术,来显示扩散现象微观变化的动态情境. 扩散现象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之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由于这种运动是微观世界的变化,故无法直接观察到.中学生们思考理解问题时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的支持.如何将扩散现象这种宏观运动的微观实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探讨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基础。化学学科中的观察包括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认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初步加工记忆。对自然、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是丰富和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探求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扩大化学知识面并使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化学学科中的观察能力,它要求突出“深刻”二字,不仅要注意到现象,…  相似文献   

7.
课堂观察:现象、诠释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观察是教师形成实践智慧的必不可少的行动路径之一。要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就必须基于课堂把握现象,基于现象合理诠释,基于诠释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8.
红磷与氯气演示实验探讨昌潍师专冯一民,刘同运一、现象观察与干扰分析按照高中化学课本描述的方法对红磷与氯气进行实验,氯气与红磷的反应是迅速的,但仔细观察现象却存在干扰.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不是纯净的白色烟雾,而是略带黄色或棕黄色的烟雾.其原因是:燃烧匙为铜...  相似文献   

9.
(1)将理、化、生学科中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探究性实验,由教师做演示,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获取知识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胡卫平  徐晓梅 《学科教育》2002,(2):35-37,46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具体要求:第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第二:现象明显直观,突出观察重点;第三,培养观察思路,揭示现象本质。  相似文献   

11.
姚明现象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商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姚明现象产生原因以及它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姚明现象的解析为我国以后培养更多的“姚明”式的人才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心理投影,也是人类生活欲求的情感表露,同时也是对某些丑恶现象的针砭和讽喻。民间流行语表达了百姓的思想诉求,同时也显示了民间创造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社会现象.但城市化的研究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实,城市化还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本文以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为分析框架,讨论了城市化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简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与社会现象定性研究比较,社会现象定量研究具有五大特点,即数量性、客观性、科学性、严密性和概括性.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有助于精确描述社会现象、获得新的社会信息、有效实施社会预测、提高社会研究水平.但它也有某些局限,这主要是适用范围的局限、实施过程的局限、研究结果的局限.因此,对于社会现象定量研究,我们可以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必须重视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必须重视社会现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歧义现象是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英语歧义现象不仅直接影响英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常常给英语语言翻译增加难度,使得英语书面翻译和口语翻译经常会出现误译。将从词汇、语用和句法结构几个层面中的一些典型的英语歧义的表现类型和歧义现象进行阐述。以期对如何在英汉翻译中正确理解英语歧义现象,更好地消除英语歧义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是人文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简单、笼统的表面层次上。布伦塔诺丰富了历史上的“意向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进而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分为具有意向性指引的“心理现象”和无意向性指引的“物理现象”,心理现象是由内知觉产生的,内知觉是一种当下的不假借于外物的意识,它具有直接自明的特性,内知觉才是心理现象真正唯一的知觉。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重要特性,只有具有意向性的意识活动才能作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布伦塔诺的这一思想,是在意识研究领域具有弗洛伊德式的科学发现,它消解了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揭示了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内在于人的内心,也为建立真正主体性的思想而牢固奠基。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隐喻语言也多见于新闻标题中.本文以10-12月《文汇报》为例,考察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网络语言是网民们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及其特点,并强调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用缺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病态现象,其大面积泛滥现象的出现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信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出文化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