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荣蓉 《考试周刊》2012,(58):107-108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从病毒特征、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安全一直是计算机良性发展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已经到必须面对的头号大敌.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途径和应用环境的多样化使得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计算机病毒的发生频率较普通计算机病毒更高、潜伏性更强、影响面更广,破坏性更大.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入手,使大家对计算机病毒有充分的认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多样化表现在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功能的多样化、危害的多样化.本文对校园网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等途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校园网己采取的安全措施的分析,提出了校园网具体的防毒需求.该解决方案的实施会为大学校园网提供了全面的病毒防护,保障了校园网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隐形技术、多形技术、变形混合技术、超级病毒技术、自动生成技术已逐渐渗透到计算机病毒的生产、传播、感染等全过程中,扩大了病毒的传播和危害的范围,加大了计算机病毒的防御难度,向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这几种计算机病毒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我们主动采取防护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隐形技术、多形技术、变形混合技术、超级病毒技术、自动生成技术已逐渐渗透到计算机病毒的生产、传播、感染等全过程中,扩大了病毒的传播和危害的范围,加大了计算机病毒的防御难度,向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这几种计算机病毒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我们主动采取防护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等特点.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分析可知,只要是能够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本文分析计算机病毒入侵微机的特点及途径,指出互联网是病毒发作的最大载体,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毒,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并且要制定严格的病毒防治技术规范,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类、基本原理、产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等,总结了常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一旦遇到计算机病毒就不会束手无策。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感染后的症状等的介绍,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浅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些计算机病毒借助网络爆发流行,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计算机能够安全工作,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初步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现状、传播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病毒网络中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婷  周香孔 《考试周刊》2011,(85):162-162
网络是基于遍布全球的数百万台计算机互联进行数据的传输,这意味着在接收数据的同时,也可能接收隐藏于其中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电子邮件、BBS、WWW浏览、FTP文件下载等。本文浅谈在Windows NT、大型网络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