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子理论的创立,说明了“科学世界”是“自然世界”和认识主体——人相互作用的“共生图景”,其中内在地包含着冬的主观囚素,意识在科学认识中的影响是不可完全排除的。然而,这并不能导致认识客体和主体意识地位的颠覆,即不能因此以为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更不能以为人的意识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相反地,作为对“自然世界”妁反映而获得的“科学世界”,其中的客观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主观性的人的意识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语境下的“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一维,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暗示了作为类存在的人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这一观点所蕴含的思想可追溯至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培根、笛卡尔的认识论中;因此,在认识论视域下审视“精神生产”的概念,不难发现,培根提出了作为人造物的“归纳法”,为人的精神生产提供了认识工具,使得人类在认识自然之时即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生产者。笛卡尔对“观念”的分析则表明人在认识外部自然世界的过程中,生产出了某种“表象”观念。相比之下,马克思更强调精神生产作为人类认识活动,追求实现人的类本质的本真,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科技管理应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潜在的生产力。但是,科技转变为技术,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这是“驱使自然力为生产服务并为人类需要服务的科学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运动过程,只有主客观有机地、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念平 《资源科学》2001,23(4):26-30
迄今为止,所有关于自然资源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是有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这一基本认识之上的。但是如果仅仅根据这样的认识并不能将自然资源与自然物质和能量区分开来,也不能准确地界定自然资源。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起源与发展,而且自然资源的范围、质量与数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知识积累和科技发展水平。所以,自然资源值的并不是自然物质的能量本身,而是人类在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而开发出来的附着于自然物质和能量之上的使用功能,自然物质和能量仅仅是承载自然资源的载体。对自然资源物质概念的否定必然会导致所有关于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体系的调整或重建。同时由于自然资源也是其他许多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科学必将会成为超越自然、社会与人文科学之上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获得的丰厚知识财富。它们分别对应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不同环节,因此,彼此之间有区别,更有联系。科学是认识自然现象、探索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概念或原理;技术是运用科学理论,为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和开辟新生产领域而发展的方法、手段;工程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经验,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设计、工艺、流程、装备和质量控制等。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6.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在他的许多心理学著作中,"不厌其烦地强调动作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应当在行动中找到一切认识的来源’,物质动作是认识发生的起因。"物质动作或者说行动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小学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让学生运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正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被日渐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注重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7.
宋晓华 《科教文汇》2007,(12X):77-7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也只有依赖于实践的推动才能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认为,认识过程也是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事物的任何运动都是相对运动,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科学家对物质的深入研究都会接触相对运动,人们对运动的认识总是从相对运动开始。无数的相对真理总和才树成绝对真理,人体健康之谜从相对运动中自然解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也只有依赖于实践的推动才能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认为,认识过程也是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认识活动实在性论题是关乎认识论基本立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 ;而承认认知关系的实在性是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关于认知关系这一事实 ,显然只能依赖于关于语言 -符号的解释。语言 -符号也就权宜之计地成为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普遍性实证性的研究对象 ;当代认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认识活动之实在性推演为语言 -符号实在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节约型社会内涵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节约是以生产和消费不破坏自然的状态为准则,即节约型社会是节约生产和节约消费的社会.其实,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是以实现马克思所说的物质变换为准则,即节约型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社会,其伦理价值体现在自然界的复活和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蒋方明 《科教文汇》2014,(21):172-173
小学实验课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家L?S?舒尔曼的“有指导的发现法”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学实验课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家L·S·舒尔曼的"有指导的发现法"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15.
田裕钊 《资源科学》1990,12(5):48-58
咸海问题是当今苏联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咸海的干涸和与之相关的因素累加在一起,影响着乌兹别克、土库曼、哈萨克3个加盟共和国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许多部门和领域。咸海干涸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经济开发活动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社会—自然”这个大系统在荒漠区多维关联的集中显现;咸海的干涸,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因而难以指望依靠采取某项单一措施就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如人),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及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这里思维和意识两个词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同一个概念,这种状况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需要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7.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20世纪初,笼罩着物理学的两朵乌云最终导致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使得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人类的量子物理史也仅仅百年左右,但是科学家发现植物可能懂得量子物理学,并通过这一原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传统意义上,量子效应让人感到微观世界非常的奇异,生物系统中也存在如此古怪的机理,关于植物可以利用量子物理学促进光合作用的假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地支持,在6月21日《科学》期刊上,科学家就发现植物可能依赖于物理学而生存。  相似文献   

18.
赵炳熙 《情报杂志》1994,13(1):51-53
1 生产力内涵的新说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借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按一定结构构成的复杂系统。 生产力的内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也在不断地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是一种划时代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对人类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充满创新精神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一环必将倍受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将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技术创新活动信息化 技术创新活动信息化主要是指技术的创新将更加依赖于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物质为人类提供材料,能量提供动力,而信息提供的是知识。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生产为主,而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7-38
疯牛病与除草剂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阴影尚未在德国民众心中消散,近来他们很可能再次面对一个“更加严重的危机”。继早先科学家在炸薯条中发现丙烯酰胺后,近日又有研究发现一些婴儿食品中所含有这种致癌物质也大大高出预料。 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对于科学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诸如塑料等的许多包装材料中都含有它。但今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却陆续证实,这种动物试验证明有致癌危险的物质在对如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这就逐渐开始掀起了新的一场食品安全风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