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深化,“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作为新闻工作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真正发挥这样的作用呢? 此时,我们便想到目前存在于新闻界、具有蔓延之势的“赶场”现象。何谓赶场,我们实录某报记者对他忙碌一天绘声绘色的描述,给它作个注脚:“昨天上午10点我赶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签完到,坐了不到半个钟头,和周围的熟人侃一通后,11点又赶到一家饭店出席开业典礼,吃一顿。下午3点,又赶去参加一个企业的厂庆活动。晚上6点半,难推朋友的盛情,去一家酒家为外地进京参展的电冰箱捧场。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杨进军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在下属眼里一向低调行事的他开始频频露面于媒体。 2002年9月10日下午5∶30,在结束了一个长达三个钟头的会议后,51岁的他在接受采访前略带歉意地说:“没办法,事情现  相似文献   

3.
王瑶 《新闻传播》2009,(6):30-31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说过:“当我们有1000个频道时,假如你从一个台跳到另一个台.每个台只停留三秒钟,你就几乎要花一个钟头的时间.才能把所有频道从头到尾扫一遍。还没等你判断出哪个电视节目最有趣,节目早就播完了。”  相似文献   

4.
“这套书太好了!这么漂亮的书我都不舍得翻阅了!”一位教育刊物主编见到新出版的丛书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他说的“这套书”,是指山东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此套书第一辑共18本,从发稿到出书。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速度不能说不快,然而从策划、组稿到出书,却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经历了许多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5.
28岁的胡桐在北京地安门附近租了两间平房来存放他所拥有的一万多册古旧书。他的电脑上堆着书、房梁上塞着书、个人衣物只能挤在书桌下一个小立柜里,睡觉时要把床上的书挪到地上,房间里充盈着老书发霉的味道……纵使“爱书成痴”,但胡桐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完整地看过一本书了。他说现在只看文献学方面的书,一翻开目录,发现自己还缺哪些书,就千方百计它们搞到手。“藏书,”他  相似文献   

6.
老姜 《上海档案》2007,(5):28-28
时差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从上海到法兰克福,再从法兰克福到爱尔兰,这一程足足折腾了十七八个小时,日子早该又翻过去一页了,可落地都柏林后一算,刚刚才晚上九点半,平白无故地捡了七个钟头的便宜。假如天天都这样追着日头往西飞,时光岂不就凝固了,咱该白赚多少人  相似文献   

7.
高信 《出版史料》2009,(1):56-60
钱君匋为“书装”的一生 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漫漫六十余年间,钱君匋先生的“书装”创作承前启后,未曾稍歇,这在现代“书装”艺术家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者;而当他甫进开明书店,方涉“书衣”,即出手不凡,作品即为书界认可,约稿求稿者接踵,“钱封面”声誉鹊起,这奇迹,此前无,此后亦无;而当时只有书画大家敢于挂出的“画例”,也被他的朋友们为他挂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等身书”与“五车书”同是两个读书的典故语。“等身书”原来是指读书很多知识广博的意思:宋代的黄源从小就很聪明,刚满五岁时父亲对他教育极严格,每天早上要他站直,然后将书卷展开,量取与他身体一样长的篇幅,规定他一天念完。这是指读书的篇幅长度而言的,并非指把书叠起来同人一样高。而现在“等身书”都用来比喻某人的著作多而非指读书,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用的,把典故的本义忘了。  相似文献   

9.
李健 《湖南档案》2014,(5):17-18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到了20岁,因博览群书,林纾的文字根底已极为深厚。23岁时,他开始担任蒙师,教儿童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张婕)2007年1月27日早9点中关村图书大厦刚开始营业,一层“带一本好书回家”捐赠点就迎来了一个不到5岁的小朋友,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捐出了自己喜爱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亲自将每本书都盖上了“带一本好书回家”的专制印章。有一位读者累计捐赠图书56册,由于书太沉,他不得不分两次将书送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甚至有的读者在店  相似文献   

11.
韦泱 《出版史料》2007,(2):76-91
引子 生于1920年,从十八岁便开始尝试做编辑的滋味,在以后七十余年(1938~2007年)的岁月中,始终以编辑出版为自己一生所专注的事业。他就是年逾八十七岁高龄的丁景唐先生。如今在上海石库门“慎成里”旧居,他依然与书为伴,以书会友,为书事、为文事而操心忙碌着,依然在书堆中“皓首穷经”,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2.
和陈有和谈话,话题不得不从“书”开始。一则是他编的书《元朝史》获得了中国图书奖,并名列榜首。二来,在他的生活中,书占有重要位置,尽管他今年只有37岁,可编书的历史已有12年之久。当我们在人民出版社5楼的一间斗室中见到陈有和后,话题就从他编的《元朝史》开始。“《元朝史》获奖,首先是书写得好,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平平凡凡的话,说得十分真诚,袒露了主人的胸怀。  相似文献   

13.
“读未见书”黄丕烈在书跋中曾多次提到自己“性喜读未见书”,喜从“未见书”中“赏奇析疑”。他还以“读未见书”名其斋,治其印。可见他对“未见书”的喜爱和重视。所谓“未见书”,自然是黄丕烈不曾见过的书,荛翁见多识广,他没见过的书,当属少见  相似文献   

14.
于南站在门外足足有半个钟头了,仍然鼓不起勇气叩门.尽管窗户上的灯光与映在浅花窗帘上的头影,都说明屋里的她并没有睡。邮局的老传达,还在等着他出去以后关大门呢.刚才进来的时候,传达老头认出了是他,核桃皮似的脸立刻布上一层疑云:“找王丽萍?怎么又是这么晚?”指着闹钟说:“喏,十一点半了,长话短说,快去快回啊!”是呀,昨晚也是这般时辰,他惶急地闯进邮局大院,找丽萍追回了那封寄给省报的稿件。深更半夜接连来找一个俏闺女,不明原委的老传达,自  相似文献   

15.
提到孔子这个名字,我想有很多人会想到他那个极具亲和力的别名,是的,就是那个在特殊年代里与迂腐、四旧齐名的“孔老二”。从“焚书坑儒”到十年浩劫,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思想一而再地遭受打击,然而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今天,他又再而三地被推上圣坛。一个满脸除了胡须就是皱纹的孔老夫子与他那被后人尊为是圣贤书的《论语》,从古至今几番争斗、几番礼拜,以至于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6.
见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和深邃的目光所带来的震撼;熟悉他的人,都能够被他那幽默风趣的话语和犹如阳光船的笑声铺满心田。他,就是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宣传科长袁建群中校。屈指算来,咱已跟着袁科长在宣传战线上‘讲杀”了近三个春秋。我早就想在科长面前“表现”一下,给他写点文字,但却一直未能如愿。原因不是本人手做,而是科长始终不肯点头,几次“纠缠不休”要采访他,他都以“有费神写我的功夫,不如多读点书”为理由,硬是拒不接受采访,结果害得我拖到今日。今年38岁的宣传科长袁建群,清秀儒雅,…  相似文献   

17.
张婕 《出版参考》2007,(2S):8-8
2007年1月27日早9点中关村图书大厦刚开始营业,一层“带一本好书回家”捐赠点就迎来了一个不到5岁的小朋友,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捐出了自己喜爱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亲自将每本书都盖上了“带一本好书回家”的专制印章。有一位读者累计捐赠图书56册,由于书太沉,他不得不分两次将书送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甚至有的读者在店内得知活动的消息后,马上就购买少儿类图书送到捐赠点。八一中学一名学生将自己的教辅书等学习用书捐赠出来,他说:“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知识,好好学习”。周边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将自己中学时代的学习用书捐赠出来,有人说:“在高考来临之际,希望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通过努力,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在书本中获得更广泛的社会知识”。1月27日到1月29日三天,仅中关村图书大厦捐赠点就收到了图书及音像制品1156册。  相似文献   

18.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周恩来,字翔宇,乳名大鸾,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城驸马巷。周家原为当地望族,祖辈相习为“绍兴师爷”,但到大鸾出生之时已家道中落。大…  相似文献   

19.
赵家璧是我国出版史上值得回忆的一个编辑。他踏入编辑行列时年纪比较小,不到30岁就达到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他联系的作家面比较广,20世纪30年代各主要文学团体、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代表作家都成为他的组稿对象;他喜欢编成套的书,在他编辑的书籍中许多已成为可以传世的“长命书”:他得到过中国出版界最高的荣誉“韬奋出版奖”。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安华当英雄,有人说他是个“十足的骗子”。无论何种评价,他在马来西亚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数十年的政坛生涯,从副总理到反对派领袖,又数次入狱,今年67岁的他依旧“初衷未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