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英 《学会》2013,(5):18-24
本文对妇联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妇联具有参政议政的制度化渠道,但是倡导功能有所保留;纵向组织健全,横向组织发育有限;公信力较强,但传统工作手法的有效性下降;社会组织理念和使命鲜明,但缺乏社会政策的倡导平台;服务专业化,但服务对象有限;创新能力强,但因公信力不足而整合资源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妇联应以社会组织建设为理念,作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社会政策、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的"枢纽型"的组织,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径选择,是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相较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倾向于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公共事务,一字之差,代表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的社会管理正在走向"社会治理"。一、深化科协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路"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1]作为科技群  相似文献   

3.
黄忠诚 《学会》2009,(4):27-29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进厦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对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姜赟  何道峰  康晓光 《学会》2011,(5):26-28
<正>上到国家意志,下到基层实践,社会管理被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如何将社会管理得更好,社会组织的角色不可小觑。在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专门列出一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对于社会组织建设,既要培育发展,也不忽视管理监督,  相似文献   

5.
康晓强 《学会》2012,(7):29-29
<正>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当前,有序发展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需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的社会性。社会性是社会组织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的重要标志,贯穿于其活动全过程。这里所谓的"社会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顾骏 《学会》2011,(5):30-31
<正>加强社会管理是近日召开的"两会"的高度关注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的有  相似文献   

7.
袁增全 《学会》2007,(7):41-42
<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近年  相似文献   

8.
陈鹏 《学会》2014,(6):18-22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和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上海浦东新区在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浦东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置于"公益"的理念和范畴之下,强调公益是一条上、中、下游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即上游环节(基金会)——中游环节(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下游环节(草根型、操作型和社区型社会组织)。从组织生态来看,浦东公益服务园、基金会服务园、社区公益服务园和公益街同处一个园区,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共生、完整自洽的"生态圈"。浦东公益示范基地的成功实践表明: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应该对社会组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是社会组织自主治理的内生动力和强烈愿望,以及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会》2012,(10):56-56
<正>活跃的社会组织是一座城市展现活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很快,但也面临"准生"难、运行不畅、发展受限等多重问题。在全国政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协商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呼吁在为社会组织降低"准生"门槛的同时,更要注重管理、培育成长,为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松绑"。根据我国现行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社会组织获得"合法身份",须先获得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才能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然而,随着公众对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的高涨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双重管理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十多个省市陆续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21,(1)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社会各界中的宣传、联络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研究类智库机构的参谋咨询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扩大就业、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对外合作中的作用,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贡献力量。但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的规模与实力尚不适应"双循环"要求,面临自身建设亟待加强、相对独立性不强、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须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整体实力;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合规运营;建立联结机制,强化合作关系;树立品牌形象,巩固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 《学会》2012,(11):44-44
<正>"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公共资源和领域,建立基本覆盖城乡社区的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日前,安徽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十二五"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监管、社会组织自律、社会组织党组织保障、社会各界监督的社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林 《学会》2012,(6):26-28
<正>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驱动力观察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集中度可以发现,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热度迅速升高尤其是一系列涉及社会组织的新闻事件,进一步推高了公众对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对于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管理规范,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添驱动力的共识逐渐凝聚。温家宝总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同时,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规范也被纳入"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13.
王名 《学会》2014,(3):43-45
<正>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在社会体制改革这一整体战略中,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一是改革现行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政社分开、职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把"组织"还给社会;二是改变社会服务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的格局,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体制,建构主体多元、机制灵活、覆盖广泛、开放竞争的现代社会服务体制,把"服务"还给社会;  相似文献   

14.
高成运 《学会》2014,(3):46-4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改革举措,明确要求要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改革全面推开后,如何建立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11,(11):29-29
<正>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天津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和发展方式,提升服务手段,强化监管力度,努力推动全市社会组织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级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要求,着力在发挥社会组织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14,(10):33-35
<正>"社会组织"已成为解读本届三中全会不可绕过的关键词,无论是更新国家治理方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文化体制改革,都需要以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体系作为基石。"小政府、大社会"的愿景备受期待,在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之下,中国的社会组织是否能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民间社会组织作为初生事物依然遭遇阻碍,困扰重重。挑战如何应对?愿景如何实现?就这些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学会》2012,(3):14-19
"枢纽型"社会组织,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北京市2008年以来以"政社分开、管办分离"为改革方向,构建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为骨干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以社管社"的社会组织北京实践。"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促进人民团体改革、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一种路径,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不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诸彦含 《学会》2014,(6):46-4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作为现实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组织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我们党凝聚力量的社会载体与执政的重要社会基础。笔者认为,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9.
《学会》2015,(1)
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观念落后、制度僵化和人力不足的多重困境,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提出应逐步弱化政府主导的"一元化"治理格局,为源自民间力量的社会组织腾出作为空间的基本思路。建议从加快培育公民社会以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加快制度建设以法治精神构筑社会组织发展的理性秩序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壮大中产阶层的社会构成,多方合力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建社 《学会》2011,(5):25-26
<正>一、社会组织是社会矛盾的"安全阀",又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和"稀释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和社会风险加大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推进社会管理与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