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教学得法,“后进生”大都能得到转化;同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光靠课外拼命补课,而应该进行“综合治疗”。“后进生”大多缺少教师的爱或父母的爱。教师要用感情的泉水,拭亮孩子心灵的窗户。热爱“后进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感染他们,教育他们。因此,教师要经常同“后进生”聊天谈心,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在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建立融洽的感情。“后进生”学习一有困难,教师就要热情地帮助他们。对“后进生”,要以表扬为主,因势利导,尽可能给他们板演、回答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有人称洋思教育是一个奇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创的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生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口号和昭示。乍一看,很不容易理解。在赴洋思考察学习时,我们着重就其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作了一些探究,先是在主教学楼大门左侧的标语牌上发现了这句话,之后又查阅了一篇《洋思人也要学洋思》的报道,才得以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师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洋思人学洋思”,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能够“教好”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因材施教,但由于资质、基础、习惯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学习成绩、整体素质不尽相同。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对后进生的培养教育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爱好学生比爱后进生容易得多。这是因为老师往往从学习成绩中获得对他们的好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流行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解读这些教育流行语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一、质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是有些偏激,它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咒、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被教好”可以…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爱护每一位学生,亲近每一位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才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作为班主任,最大的心愿就是使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每个班级,学生与学生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推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教学转化“后进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我们当前一个永恒的课题任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学兼优,但在实际教学中,每届学生中都会有数量不等的后进生,虽然他们在班级中占的比例较小,却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后进生也并非天生就差,他们同样在思想和学习上具有可塑性。陶行知先生就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用慈母之心去爱他们。  相似文献   

7.
于华丽 《新疆教育》2012,(23):116-116
“快乐学习”指的是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措施: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小学生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感兴趣的教学寓以一定的情感表现。课堂上当孩子们对教师讲课感兴趣时,精神格外集中,孩子们用表情和眼神向老师输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马琳 《四川教育》2002,(11):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这需要我们自觉地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怎么“教”呢?一、树立课程意识,在材料和设计上求“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师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9.
要转化后进生,班主任务必具备“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只要班主任做到“四心”合一,工作定会取得成效。   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所谓“爱心”,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把整个身心扑在工作上;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处处关心、爱护学生,视学生如己出。   耐心,即要求班主任对待后进生要有不转化不罢休的干劲。一个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教师经年累月地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因为后进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犹如痼疾一般,非一方一丸能治好,教师还得多方…  相似文献   

10.
后进生一般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缺乏学习热情,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新的教育理论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后进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帮助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才能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分析后进生的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不当的原因,又有学生生理上存在缺陷或在心理上发生障碍等方面的原因。而且每个后进生的表现不可能一样。为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启发,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二、积极寻找使其转化的对策1.教师要用爱来感化后进生,做到不嫌弃后进生。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最高情感的结晶。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巨大情感力量。后进生特别需要这种爱。因此教师要对他们充满耐心,对他们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深入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感情,使他们愉快地、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2.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要捕捉后进生做得对、做得好的有利契机,用他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鼓励他们,使后进生为自己有进步得到肯定而感到自豪、喜悦,引导后进生将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发现自己所蕴藏着的潜在力量,提高其自...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流行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解读这些教育流行语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是有些偏激,它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被教好”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发展符合包括学…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质,后进生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后进生的数学素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培养师生情感,引导自我表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为沉默、笨拙。他们自卑感强,不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常常被冷落、被遗忘。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整个班级数学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我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则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尤为强烈。教师心中有学生,爱学生,学生心中才能有老师,才能爱你所教的学科。因此,我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心的主渠道,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后进生在学习上跟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对这些学生,主要是充分发现其“闪光点”,多引导、多点拨和多鼓励。这样,学习有差距的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使后进生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一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后进生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一、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具有意义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操行表现不佳的学生。普遍称为“双差生”、“问题生”、“学困生”、“待优生”和“希望生”等等。有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些学生问题上,往往不能做到科学分析,对症下药,所以,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便感到教师的工作很累、很烦、没有意思,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每当这时,我总是会提醒自己,爱因斯坦,童第周等一些伟人都是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后进生。那么,怎样积极正确地对待这些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是情感的纽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爱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尤为重要。通过对本班后进生小明的转变,深深体会到,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学生被老师的关心、爱护、真诚所打动,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倾吐给信任的老师,听从老师的引导,改正自己的缺点,走上正确的道路。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汪庆荣 《师道》2021,(4):39-39
2021年2月25日,天津市的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说:“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这位教师的言语背后流露出满满的歧视与轻蔑。作为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教育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很多老师听了这话脑海中或许会浮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屡教不改”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18.
<正>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感染和吸引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心里一直惦记着英语课。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下面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体会。一、教师要热情对待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这一精辟的论述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开拓思路,自觉地将“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有关教育专家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前课改工作也提出:“现在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