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资讯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现"甲午战争全面公布所藏4500余件档案来源:新华网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将清宫所藏4500余件甲午战争档案全面整理公布,为正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提供40件甲午战争时期的档案,影印出版的《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50巨册也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2.
正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和深度挖掘,适时推出"出版一部档案汇编、举办一个专题展览、刊发一组研究专文"的联动组合成果,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凤凰资讯网等众多报刊网站予以报道宣传。  相似文献   

3.
正"纪念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史为鉴,表达中国人强硬的姿态。""纪念甲午战争,就是要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提醒国人要发愤图强。""甲午战争是局部战争的缩影,但是对中国、日本的发展都有影响,纪念甲午战争要注重探讨战争本质。"这是2014年9月14日上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卓南生先生在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会议室主讲"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之前,在场的与会者各自抒发的观点。今年是甲午年,我们该如何纪念120年前这场影响深刻的中日甲午战争?在"厦大新闻学茶座"上,卓南生教授为50余位与会者带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4.
陈桂香 《图书馆界》2013,(6):4-6,67
晚清国人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甲午战争前初步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的前10年,明确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的形成和演进与西方图书馆观念的输入,知识界对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探索,以及欧风美雨的浸润和日本文明开化的影响等几个积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正殇思甲午镜鉴今天——"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举行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7月24日,"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举行。在研讨会上,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学术名家,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审视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的警示意义。据悉,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参考消息报社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先后推出了"军事名家的甲  相似文献   

6.
正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将清宫所藏4500余件甲午战争档案全面整理公布,现从中选刊4件档案。钦差大臣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在黄海与日本舰队交战事奏折日本奸细石川伍一供词光绪皇帝痛心批准签署《马关条约》朱谕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募集民壮成军设法保台事电报  相似文献   

7.
纵横天下事,风雨百年心,甲午铁血铸,痛史醒国人。这首五言诗是1995年7月25日,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林声同志在《甲午战争图志》出版首发式上有感而赋。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整个侵  相似文献   

8.
虽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最终战败,但在战争中涌现了许多敢于为国牺牲的爱国将士。辽宁省锦州市博物馆所藏全国唯一的"敕建昭忠祠碑"记载了甲午战争参战毅军的战斗历程。通过考察碑文,结合其他文献记载,本文确定:甲午战争中的毅军统领宋庆、总兵马玉昆是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广大毅军官兵是敢于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官兵。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1894年的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甲午战争,日本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世界经典战例,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弹指问,樯橹灰飞烟灭”,令人扼腕叹息。战争的结果导致了中日两国此后百年国运的改变:胜利者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失败的一方不仅承受割地赔款之辱,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亦被拦腰打断。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回顾历史,甲午战争中发生在盘锦的田庄台之战,更是使盘锦遭受浩劫,古镇田庄台付之一炬,大火经三月不绝。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历经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甲午战争以前,初步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头10年,明确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巨大作用,中国图书馆开始从单一的文献收藏机构向民众教育机构转化;民国初期,图书馆作为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社会教育设施,是一种根本的、永远的教育机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国近代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形成与演进,对后世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随着甲午战争的催化和戊戌变法的激荡,在教育界掀起了一个新的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主张对全国学生和全体国民实行尚武教育和军事素养的训练,希望养成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潮流。  相似文献   

13.
1894年9月15日爆发的平壤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文主要对平壤战役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历史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探索平壤战役对清末政局的重要影响和对后世发展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书全面展现了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对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中国而言,甲午战争失败了,但是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中;战争早已结束了,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在《甲午殇思》中,28位将校级军事名家联合发声,从学术文化、国家制度、军队建设、战略战术、人物风貌、在外人眼中的形象等多元角度分析比较了甲午战争的交战双方,带领我们重温历史,警示国人勿忘国耻,把握现在,赢得未来,对当代国家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翁同龢是晚清时期的重臣,他在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这两个重大事件当中都担当重要的角色,并最后被作为一名维新变法的倡导者而被革职,有人据此就认为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之后就接受了维新思想,成为了一个维新派。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上,中国遇到了两个穷凶极恶的敌人,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就是日本。前者割去了中国北部大片沃土,后者的侵略与残酷更令人发指,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的典型事件。日本是一个岛国,狭小的地域养成了复杂的国民个性,充满欲望又好勇斗狠,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有断过。  相似文献   

17.
迟金光 《兰台世界》2008,(10):56-57
甲午战争给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要港的蓬莱留下了“海不扬波”的伤痕。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899年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9.
冯晓婷 《新闻世界》2011,(5):132-133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便是译报,《时务报》的《东文报译》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东文报译》关于各国的译报反映了当时日本对世界的看法,这种从日本传入的知识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适值中日甲午战争 10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出版了《甲午战争图志》(以下简称《图志》)这样一本好书,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是一部既有生动文字说明,又配有360多幅珍贵图片,用直观手法展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著作。它富有新意,极有说服力,可读性也很强。 读罢“图志”,掩卷而思,深感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谈点个人看法是必要的。 一、刘步蟾是“卑污的懦夫”,还是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人们都看过《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其中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