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可化静为动。根据中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兴趣,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结合教材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再站在教师的角度,将琐碎的疑问提炼成可以接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  相似文献   

4.
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应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就是说,学习中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挖掘教材,激发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以文字来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根据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童真、童趣、童梦之中,如《骆驼和羊》、《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钓鱼》。有的课文把学生带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活中,如《金…  相似文献   

5.
成人学生的学习有着他们的特点,要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根据其特点相应改革教学课程、教材等,有针对性地在教与学方面培养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爱学。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制教材实践中,我根据教材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中识字、乐中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巩固所学的知识。一年来我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三大教育理念。它要求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适应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如下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了兴趣,才能高度注意、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机地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讲读课文时教师应做些什么中宁县石空镇太平完小王菊珍阅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为保证教学效果,教者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方法。一、兴趣的引发兴趣是成功的基因,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创设情境引发...  相似文献   

10.
在交流研讨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应在学习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关,引导其感受,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一、处理好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1.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不同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学习特性,教师应学会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如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课时中进行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样的。一年级投掷运动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的方法,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出发点,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而兴趣的产生既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又要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灵活安排教材、组织教学,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明确学习动机可从情感教育入手要想让学生有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必须明确其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启发诱导,培养他们的爱心。首先要培养学生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师长;懂得社会的帮助、父母的关爱;珍惜同学之谊、师生之情,才能有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很多学生厌学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呢?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时刻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实践“愉快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何设问激趣呢?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自然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常识以至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是非常重要的。a.把握好每节课的开头,培养学生对自然课的兴趣。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教《杠杆》这课,我设计先让学生讨论几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  相似文献   

16.
新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以便利学习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所在进行了求新、求实、求活的探索,变说教为引导,变灌输为启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特点、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仅类型不同,而且同类课文的题材、内容、写法也不同。只有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着重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因文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一、对三类课文应采用三种不同的教法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三类课文,并且每组课文有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在各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教学一类课文,应抓住重点,精讲多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编排的教材,更科学、合理地适应了中学生的需要。新的教材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必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创新,从而发展到能够创新,以便将来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教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