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有人把数学比喻成结构严谨的议论文,也有人把它比喻成刻板的八股文,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其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兴趣”和“动手”这两大法宝,学习数学就会轻松许多.  相似文献   

2.
刘延梅 《新疆教育》2012,(16):99-99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学习就有成效。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是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所以设计数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语言艺术和美妙范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九化"现予以介绍,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亲和磁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注入,才能具有无限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年龄小,不但好动,而且好奇心极强,注意力在长时间内难以集中,兴趣转移很快,如果我们也采用刻板、"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难以起到好的效果,而学生学习数学的  相似文献   

6.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经验与教学相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育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于个性,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索与合作的过程.注重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改变数学刻板面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同一数学问题,可以与生活中的若干素材相结合,如何选择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8.
数学也疯狂     
畏难、自卑、要面子等情绪阻碍了许多学生在数学道路上前进的步伐,我们能否也在数学上"疯狂"一把,让学生学得"乐","乐"于学呢?首先应该使教学个性化,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尊重差异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其次兴趣是关键,从创设问题情境和建设"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合理的小组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能动性,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扩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远不如从前,对待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人们普遍认为数学就是抽象的符号、刻板的法则和枯燥的公式。上课不认真听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认为在实际应用中无从下手,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上,太深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机械记忆公式、定理,对数学既害怕又反感。所以,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数学,就必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因此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充分表明: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乐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法宝。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一、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激发数学兴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认为,数学学习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应该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所以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刻意安排"超市购物"、"测量学校绿化面积"、"调查邻居每月的电费、水费"等等,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出学校,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例如数学活动课《统计你家附近十字路口10分钟内各种交通工具流量》,我是这样安排的:1.质检单表格。2.统计自行车、小汽车、卡车流量。3.你就交通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使道路更畅通、出行更安全、生活更低碳。这样使学生用数学理论知识去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数学游戏巧妙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的,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可行性、灵活性、全员性、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数学新授课比喻为是"画龙",那么,数学复习课则可以说是"点睛"。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让学生整理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片,重在知新,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翟潇 《教育》2013,(9):57-57
数学,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其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只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兴趣”和“动手”这两大法宝,学习数学就会轻松许多。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凶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刊效率和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只要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和坚持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采用外显数学刻板印象量表、内隐数学—性别联想测验、数学学习坚持性量表和数学学习动机量表,对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总体上,初中生不存在外显数学刻板印象,而存在内隐数学刻板印象;(2)性别调节外显数学刻板印象与数学学习动机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坚持性.具体而言,男生的外显数学刻板印象通过提高学习动机影响学习坚持性;而对于女生,外显数学刻板印象却会降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坚持性.但内隐数学刻板印象并不存在类似调节和中介效应.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刻板印象给男、女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一、创设好情境1.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  相似文献   

18.
范丽方 《辅导员》2013,(4):61-61
<正>乐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法宝。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一、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激发数学兴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认为,数学学习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应该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所以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刻意安排"超市购物"、"测量学校绿化面积"、"调查邻居每月的电费、水费"等等,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出学校,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例如数学活动课《统计你家附近十字路口10分钟内各种交通工具流量》,我是这样安排的:1.质检单表格。2.统计自行车、小汽车、卡车流量。3.你就交通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使道路更畅通、出行更安全、生活更低碳。这样使学生用数学理论知识去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这是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经历了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们差不多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要引导他们从六年小学数学学习模式中走出来,摒弃六年来养成  相似文献   

20.
刘燕 《数学教学》2013,(9):35-36
纵观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普遍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的训练.这种现象导致学生把学习数学理解成了机械操作,让学生感觉枯糙乏味,抹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