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教育研究》2016,(5):57-61
通过对64名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的群体结构量化分析显示,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群体具有整体素质较高、结构趋向科学合理、富有理想现身精神等特征,同时存在不同地区、学段、性别等入选比例不均衡的"四多四少"现象。促进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群体发展关键是厘清身份定位,探索分阶段、分群体、分区域遴选机制,开展跨界、协同、开放、个性培养,发掘教育思想,实施"选、育、管、用"一体化协同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4月,教育部启动"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担当不同的社会使命。名校长教育精神特有的深度与广度,在于每位名校长代表着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实践类型,塑造和建构着照亮时代的教育精神。一、名校长的教育精神从人类历史的全部教育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脉络思考,名校长的教育精神可以这样界定:不同发展阶段、特定历史时期名校长精神世界的意义及自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是我国中小学农村校长培训中最高层次的培训项目。2013年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正式启动,引起了国内各界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由此开始,2015年以后研究呈现突飞猛进态势。从文献分析视角呈现了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聚焦于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的政策与层次地位、培训对象专业能力的分析、适切的培训模式、培训实效性评价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如何有效开展此项目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校长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名校长培养基地、地方政府、名校长所在学校在名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过程中承担共同的责任与使命。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在借鉴"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名校长培养基地—地方政府—名校长学校"名校长培训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成果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名校长培养、带动区域内校长成长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共同创新,逐步形成了名校长专业发展合作共同体。此项探索破解了名校长培训实效性不强、名校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足的问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校长培训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名校长工程”实施中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启动了“名校长工程”。“名校长工程”,即地方政府出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计划用几年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名校长的校长培训工程。从各地实施“名校长工程”的具体情况看,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名校长工程”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名校长应该怎样评选?轰轰烈烈的表彰之后的实际效果如何?本文拟对“名校长工程”实施中的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误区1.重评选,轻培养。许多地方在关于“名校长工程”的规章文件中,对于名校长或名校长候选人的评选规定得较为具体细致,而对名校长培养却规定得较为笼统。实际上,一…  相似文献   

6.
正吴献新,199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辽宁省盘锦市魏书生中学校长兼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辽宁省首批专家型校长,辽宁省首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首期卓越校长领航工程——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吴献新师从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作为研究方向,提倡本位语文理念。  相似文献   

7.
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对校长尤其是名校长的专业成长影响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干部培训者试图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前不久,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北京市第一期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北京首期高研班")开班25周年座谈会上,部分校长学员与当年推动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教授齐聚一堂,重温当年高研班的设计初衷和学研经历,让我们从源头上感受当年国内最高端校长培训的开山之美,也深刻认识到高品质培训对校长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国韬,特级教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2014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学在职博士学位,2015年以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全国首批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参训校长资格。  相似文献   

9.
日前,山东省财政提供专项培养经费1000万,培养齐鲁名师名校长。根据培养方案,自2009年起实施首期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从全省在职在岗的普通中小学专任正职校长中遴选100名“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进行重点培养,5年培养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后,命名为“齐鲁名校长”。省财政在培养周期内为每位人选提供5万元的专项培养经费,“工程”人选培养将采取国内培养和国外培训等多种模式进行。“工程”人选要选择1至2所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作为其定点联系学校和实践基地,辐射、带动其他校长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教育厅了解到,从2012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启动中小学十百千优秀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百名骨干校长已进入新疆教育学院首期中小学骨干优秀校长高级研修班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记者孙永涛)2013年7月16日上午,西安市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启动仪式在西安市曲江一中举行。获悉,从2013年起到2015年,西安市将重点树立10名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家型校长”;着力打造100名在全省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努力培养300名在本市范围有影响的“专业化校长”,形成全市中小学名校长团队。  相似文献   

12.
<正>靳海霞,辽宁省开原市民主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辽宁省特级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骨干校长、辽宁省教育厅首批拔尖人才、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等荣誉称号。"我来自农村,父母亲都是农民,一路走过来,我知道确实是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这个家庭、家族的命运。真正让农民家庭过上和谐、有尊严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家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名校长培训要注重"学员中心"取向、发展性取向、"按需施教"取向、开发名校长以及名校资源的取向;实施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自助餐"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课题化、选择性、导师制"培训模式等多元互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召开区县中心组名校长名师培养高级研修班特聘主持人会议,集中研讨和部署研修班办班事项。此举意味着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转入区县为中心共同参与运作阶段。为加快全市中小学名校长名师的培养进程,加大培养力度,上海市教委于2005年评选、确认了普教系统首批千名左右的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此前,已有300多名教师先后参加出国进修、哈佛学院网上培训以及由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与全国一些著名的重点中学校长的对话与访谈,文章在对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进行了感性的考察和理性的实践之基础上,对中小学管理的现实和中小学名校长的培养作了理性的反思,结合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诠释名校长成长的内在要素,即要有思想、要有人格魅力、要有办学实绩。为校长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8年7月,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决定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建设一批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发挥我省名师名校长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同年11月,我省45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其中,名师工作室33个,名校(园)长工作室12个,分布在16个市州,涵盖学前到高中4个学段,涉及15个学科。  相似文献   

17.
切实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针对性,是保障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质量的关键。把握"学情",此为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针对性之前提;把准"症结"即把准了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针对性之要害;把控"环节"是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针对性之根本。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中小学校长(干部)培训方式存在明显缺陷,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中小学校长(干部)培训要有新思路和做法:主题学习-范例研究-实践提高(校长提高班);优选课程-结合实际-任务考核(校长岗培班);需求调查-案例研讨-指导实践(教导主任班);模块学习-专题研究-任务驱动(骨干教师班)。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首批名校长工作室"是立足"基地场境"名校长培养模式开展的吉林省本级高端名校长培训项目。2015年启动以来,渐进成熟了"基地场境"名校长培养经验。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对"名校长工作室"以研究自觉性激发"生命力",以制度激励性提升"和谐感",以情境参与性提高"感召度",以文化独特性彰显"品位美"等问题生成了相应的改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名校长成长既有复杂多样性,又有客观必然性。中小学名校长的成长规律主要体现在:名校长的成长是一个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名校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反复学习与反复实践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的过程,名校长的成长过程也是校长主动发展的过程,名校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名校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在校长主体与客观环境互动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