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理清内容,把握结构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我悄悄地问一声,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师:那没写事吗?生:写了,但那是想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相似文献   

2.
<正>苏教版六下"笔下人物"专题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理想的风筝》统整教学之课文阅读模块):一、经验唤起,把握人物特点师:通过预备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两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师:这类文章我们都不陌生,从中心、写法两个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把握情感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先别坐下,我们一起站着恭恭敬敬地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我的母亲. (师生读题目.) 师:经过预习,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对于文中“我的母亲”有什么了解? 生(杂):慈爱、勤劳、平凡、可爱、能干、很早就去世.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整体感知课文。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正确处理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师:童年是人生的起点,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味的童年的记忆,童年的生活经历往往是最不可磨灭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今天的学习我们采用“猜读法”,不能看课文,我们只请一位同学读课文,读到某一处时停下来,然后我们根据上文内容来推测后面事件的发展,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注意从文章中捕捉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见解。二、研讨新课1.师:请一位同学从开头读到“但在…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板块】自主探究,把握文体特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这篇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后练习3给课文分分段。(板书:发现→端详→放回)(生在书上标注分段)师:课题为变色龙,那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集中地、直接地描写了变色龙呢?  相似文献   

6.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7.
用爱,滋润每一颗希望的种子。用情,呵护每一次青春的悸动。用诗,记录每一个感动的瞬间。用心,品味每一份收获的幸福。师:今天我们尝试用几种新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然后给大家说一说。(师出示“自助餐式学习菜单”——读一读:如果你喜欢朗读,可以通过朗读精彩语段来品味文章深意。吟一吟:如果你爱好吟诗,可以吟诵与本文内容、情感相关的诗歌。唱一唱:如果你热衷歌唱,可以唱一首与文章感情相类似的歌曲。说一说:如果你擅长积累,可以讲一个和文章内容有关的故事。讲一讲…  相似文献   

8.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曾家喻户晓.这篇课文就是—— 生: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师板书课题.) 师:毛泽东曾这样写道:“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渲染情境,朗读方法指导 1.齐读,感受情景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少年闰土》.好文章不厌百回读.但是这节课的阅读有新要求:一是你要懂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二是要联系所学加深对课文的体验,三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因此喜欢上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铺垫情感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虎门销烟》(齐读课题)。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要说说,鸦片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渲染情境,朗读方法指导1.齐读,感受情景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少年闰土》。好文章不厌百回读。但是这节课的阅读有新要求:一是你要懂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二是要联系所学加深对课文的体验,三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因此喜欢上鲁迅的文章。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乘坐的公共汽车是属于哪类财物吗? 生:属于国家财物。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也是国家财物呢? 生:有山林、路灯、学校里的一切设备。师:对。另外,有的财物既不属于国家所有,也不属于私人所有,叫集体财物。想想:国家财物和集体财物都统称什么财物呢? 生:公共财物。师:既然是公共财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它而不该损坏它。师:好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不该损坏公共财物》(板书)。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为什么不该损坏公共财物。现在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一开始介绍了一件什么事?在全  相似文献   

15.
检查预习情况 ,理清文章结构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18课《一夜的工作》。通过预习 ,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生 :作者先写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再写自己亲眼看见的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 ,最后写回来的感想。生 :课文共8个自然段 ,可分为三大段 :送稿、审稿、感想。师 :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既熟悉了文章内容 ,又理清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师 :学习这篇课文 ,大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下面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灯片显示 )1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 课文从哪…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师:在单元导读课上,大家都了解到了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篇特别优美的文章,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去结识一下作家笔下活泼可爱的燕子。(板书:燕子)师:"燕"字比较难写,我们要想法儿记住它。我是这样记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颜色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喜欢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课文的写法,续写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彩笔、自制课件、课文配乐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颜色,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师:是啊,颜色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颜色。2.来,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由色彩装点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学生欣赏课件。(课件内容是:五颜六色的风景、服饰等。时间控制在2分钟之内。)师:看完课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初读感知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布置过,今天要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要求大家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预习过了吧。谁能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写了小朋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地质勘探队的一位叔叔为他作了解释。生: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意思。师:大家说得很好,说明我们预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弄清楚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写了他们的什么事?这两点谁能说说看?生:(略)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母"字,写横的时候,要写得长一些。长笔画写开了,整个字就舒展了。师:读课题。生:(齐)慈母情深。师:读得很有感觉。课文读熟了吧?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们听一听?(生读课文,语速很慢。)师:停一下,语速要加快一点,读书不能这样拖音。  相似文献   

20.
(教师出示并感情朗读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然后师生一起朗读。)师:这两句诗显得有点深奥,不过,我们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后,相信同学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这篇课文写的是逝世了26年却依然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请大家一起说出这个伟大的名字———生:周恩来![教师朗读诗句《有的人》,不但给教学增添了浓郁的文学气氛,并且为学生理解周总理公仆形象奠定了基础。]师:通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和采访长辈,同学们对周总理已经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随诗人何其芳同志到周总理的办公室,看看周总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