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中的重点在于解读文本的意义 ,剖析社会现象 ,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新《课标》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 ,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 ,该如何积极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呢 ?我认为其核心是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出创造性的阐释 ,以独到的眼光去感悟文学作品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一、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部文学作品 ,它的内涵越是丰富 ,那么它的主题越是人见人殊 ,常读常新。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 ,要特别珍…  相似文献   

2.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交流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个性化分析,引导他们对自身阅读的思想见解进行表达。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对"个性化解读"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形成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去,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才能把语  相似文献   

6.
王成 《教学与管理》2010,(10):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语文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教师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宽容但不能纵容,即允许学生阅读中所发生的“误读”,但对其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地鼓励。因为不管如何解读文本,有些底线是不能违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蔺忠绘 《林区教学》2014,(11):20-22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感悟代替学生阅读感悟、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性等种种弊端,而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但是又走进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鉴于此,在列举个性化变成自由化、缺乏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基于浅表性思维等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阅读要基于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有效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倡导和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个性,是解决学生缺乏个性的关键之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努力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的批评,养成健康时尚且富有个性化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阅读,并从文章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于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主动性,阅读需求具有多样性,阅读心理具有独特性,因此,教师在进性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想法,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批判质疑,并发表不同意见。一、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是一种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知识的行  相似文献   

10.
批注是一种研究文本的阅读方法,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文字与文本开展创造性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分享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师生、生生和文本间的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阅读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量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规定了学生要大量地阅读优美作品,而且提倡学生化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积极的探索学习者.教师只起引导人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对阅读这一块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夏利娟 《学周刊C版》2013,(6):100-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量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规定了学生要大量地阅读优美作品,而且提倡学生化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积极的探索学习者。教师只起引导人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对阅读这一块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阅读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只有正确领会个性化阅读的精髓,辩证处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阅读教学取得新课标所预期的效果。本文将"身先士卒"引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对作品意蕴和情感进行独特感悟和体验,不失为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鼓励阅读反思、阅读批判,进而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质量,产生阅读效益,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在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归纳了一些方法,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阅读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促进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推进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教师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活动和指导都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多样化的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阅读成果的展示要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偏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鲁涛 《教学随笔》2014,(22):120
如今,"个性化"阅读已成了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语文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应该引导学生从朗读、内容、方式、表达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近几年,我参加各种课堂教学观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