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北京市立新学校提出"课程育人"理念。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校务委员会",实行以学校教育教学领导为年级主管领导的年级负责制:成立"课程委员会",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学校实施激励德育,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打造"魅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精气神";"课程委员会"为"课程育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基础教育"机器人课程"建设项目在建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建设"北极星科学院",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场馆",产生校园学习新方式。研发、实施机器人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爱动手爱动脑的特质,触发学校"理趣课堂"的教学研究。由机器人课程衍生出学校"活课程"群,"机器人"不仅是课程,更代表"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和"超越"的文化,推动学校进一步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乐江 《四川教育》2007,(10):10-10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校课程的目标指向是为了人的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基于党中央提出的育人目标,学校课程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学校特点和学生特征进行系统整合。在课程统整的背景下,以林和树做喻,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载体,提出了"林—树"式课程的研发,试图系统性、结构化变革学校课程,建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现"人建课程,课程树人"的课程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都是"预期的"、"未完成的课程"。只有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它才成为"完成的课程"。当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仅仅有自己的学科与专业,更重要的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体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文化视界、科学与人文精神、个人修养等。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核心的"两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的必修课。2005年,我们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新的改革,形成了新的"两课"课程体系。按照中央的部署,新课程方案在推行过程中,各个高校要加强管理,确保新旧课程的自然衔接。高职高专学校要认识到"两课"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检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校办学特色的"两课"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最为突出与鲜明的举措,是实施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优化发展"供给侧",增强教师"获得感"。学校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阵地,校长是这个主阵地的发展"灵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教育供给侧最前沿的"人"的要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才能提高教育供给水平,保证供给质量。东台市实验中学在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提高教育供给侧质量的过程中,将"学校发展,以师为本"的理念落实并细化。学校内部创设了促进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变迁,对现代人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变革契机,"适合的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与本质要求。"适合的教育"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契合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所指向的包容性、公平性和优质性三个维度。发展"适合的教育",关键在于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是实现"三进"中的"进头脑"问题。本文从认知规律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思政课实现进学生头脑的制约因素,在政策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从思政课建设主体、教育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三个维度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文章得出了唯有"真心",即学校真心建、教师真心教和学生真心学,是破解思政课"进头脑"难题的根本途径与法宝。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组织的DNA,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抵挡不住文化的力量。无锡市査桥实验小学的"博"文化建设,以学校愿景孵化"文化巢",以课程建设培植"文化根",以学习涵养生命成长的"文化核"。学校既把握住了文化建设的内核,又有积极的行动推进,所以"博"文化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知能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对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生命课堂",学校要营造人文氛围,创设"生命课堂"的和谐氛围;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生命课堂"的内涵发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生命课堂"的深入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彰显"生命课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是"成人",成人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原,发挥教育的更大影响,必须关注"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要实现"成人"教育,必须要有"成人"课程,因此,需要在"成人"视界下构建"成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面向学生,尽量让其做主,对教师做到尊重和放手。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多家教育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关于"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的网络调查报告,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调查方的专家给出"超越成败与否的简单评价"的说法,让人失望。对于十年新课程改革,应该尽力尽责总结经验教训。当务之急,是要立即停止"覆灭""应试教育"这个口号和目标,彻底摒弃"转轨论",果断地结束混乱局面。在正常的轨道上,调整思路,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逐步破解我国教育的各种难题。随着社会全面改革,逐渐舒缓和克服追求升学率的片面性;依靠国家法制大环境,严格依法治教;把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当作科学工作来做。十年课改的重要经验教训是,必须联系社会和国情来观察、对待教育现象;应该尊重教育改革发展自身的规律;建设高水平的团结的教育队伍。十年课改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它以极大的尖锐性和鲜明性再一次说明:"学生中心、经验课程、探究学习"(课程和教学应该主要使[是]学生直接经验),不能作为(中小)学校教育的独立或主导模式;要正视学校课程教学固有的内在的矛盾;重视反思历史,正确估量世界范围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程"真文化",即以"真"为核心的课程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师生行为规范与教学方式。城市初中学校应以"真文化"作为核心对办学思想进行准确定位,贯穿去伪存真、传承创新的理性思维,促进初中教育向"真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学校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却存在诸多错误的认识:认为课程开发仅仅是专家的事,是自上而下的,开发校本课程会挤压必修课的时间,实施校本课程会对学校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伪命题,学校的"多样化",必然要有课程的"多样化"与之相适应,学校实现特色化,就会实现最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相似文献   

18.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立足学校自身文化特点,以"互联网+"思维做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技术支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1中心+6步骤"的操作策略、"1目标+N形式"的"云空间"建设,开展面向学生需要、基于学科特点、融合知识体系的"向学课堂"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策略,包括完善通识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全面评估学校实际情况,层类合理、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等。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以传扬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教育精神为宗旨,以"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为办学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等公民"为培养目标。2014年6月,"小海粟"艺术特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在"小海粟"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观照下,海小的书法艺术教育又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发展样态,从课程开设、特色教学、优质教研、成果辐射几方面,突出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