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是“分数应用题”例4的教学片段。【案例一】教师出示例题:大江乡去年的人均收入为3600元,比前年增加18,前年的人均收入为多少元?然后让学生读题,并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合作画出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②比前年增加18的含义是什么?③把前年的人均收入看作单位“1”,去年的人均收入相当于前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思考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列方程或算式解答……【例析】“案例一”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将学生的探究禁锢在预设的思维通…  相似文献   

2.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判断解题方法,是突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呢? 一、准确判断单位“1”。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同谁比,谁就是单位“1”。如:去年造林是前年的1(1/5)倍,  相似文献   

3.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多“动”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应用,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教学应以“学”为主。学生不愿学,教师得教学生愿学;学生不会学,教师得教学生会学;学生学得不好,教师得教学生学好: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得适应“学”的实际,“学”的需要。一言以蔽之: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谁真正明白这一点,谁就会放手让学生“学”。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学”,才谈得上教学过程真正以“学”为主。不妨看看四十五分钟内的课堂。该让学生熟读的课文,学生往往得不到熟读的机会;应让学生反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并积极主动地实现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职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比教师的讲授更  相似文献   

6.
梅红英  陈伟 《湖北教育》2002,(17):25-26
案例1 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如下实验:①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温开水170克和450克;②分别加入白糖30克和50克,待充分溶解后问哪杯糖水更甜。本意是让学生分别计算每杯糖水中糖占了百分之几,比较大小后得出哪杯糖水甜,然后诱导学生得出“如果计算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则更便于比较”,进而引入百分数意义。谁知问题刚抛出来,竟有一位学生没等举手就兴奋地说:“让我喝一口”,把全班学生逗得哈哈大笑。该怎么处理?该教师沉默了几秒钟,果真让这位学生当众“喝”了,并让他把品尝的结果暂时“保密”;再问还有谁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让“喝一口”的学生说出“秘密”,验证其他学生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几节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有一位老师教学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练习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口答题:“谁能说出几个比4/9小的分数?”当学生答出4/9小的分数有3/9、2/9和1/9时,教师感到满意,并给予表扬。就在这时,一  相似文献   

8.
肖荣国 《山东教育》2003,(25):36-36
一、在观念上创新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空穴来风,靠的是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循循善诱的劝导方式,以诚相待的友情风范,兴趣盎然的学习方法。这一切首先来源于教师诚笃的“爱”和“和谐安全的气氛”。1.变师道尊严为合作伙伴一位教育家说得好:“谁唤起了学生的自尊,谁就是学生心灵的主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没有任何形式压抑的、自由欢快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驰骋思想,毫无顾忌地发表个人的见解。2.变挑剔批评为表扬激励一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深谙教育心理,知晓青少年对褒扬的需求欲,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苏教版教材第四册《谁的本领大》课文为例。教学镜头一:谈话导入时。师:(出示自备的风和太阳的头饰图片)“欢迎太阳和风出场!”生:(兴致勃勃地鼓掌)“耶!”师:(收起图片)“他俩为何比本领大?你认为谁的本领大?”(学生热情骤减,个别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小手)生1:“我认为太阳的本领大!”生2:“我认为风的本领大!”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思考他俩比了几次?”(教师出示课件)教学行为失误的剖析:教师自制的卡通图片和童话般的语言充满了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教师却未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生成,而是突然转到相对…  相似文献   

10.
一、变指责为呵护传统教学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 ,这些观念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造成了阻碍。我曾听过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师在课上提出了一个口答题 :“谁能说出几个比 4/ 9小的分数”。当学生答出比4 9小的分数有 3 / 9、2 9、1/ 9,教师感到很满意 ,并给予表扬。就在这时 ,一位男孩举手说 :“还有 1/ 10。”教师听后 ,先是一楞 ,然后口气生硬地说 :“这不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请坐下。”这样的镜头 ,在我们的教学中并不罕见 ,岂不知看似客气的一声“请坐下” ,有可能将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学校教育职责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必须从分析学生入手。尽管“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呼喊声已经遍布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但它们的共同特征———“学为主体”的思想并未渗透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先请看下面三个事实 :事实1 :一位高级教师与一位5岁男孩的对话。教师 :“你是谁的儿子 ?”男孩 :“我是我爸的儿子” ;教师 :“你爸是谁的儿子?”男孩 :“我爸是我妈的儿子” ;教师 :“你妈又是谁的儿子?”男孩 :“我妈是我的儿子。”于是这位高级教师就得出结论 :这孩子长大后绝对自私…  相似文献   

12.
“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以后,在第二单元编排了“比较”这一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可得到数量的大小相等(或倍数)关系。本单元“比较”的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高矮(长短)”、“比轻重”。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比较的规则,学会“比较”的简单方法。一、创设情境,学习比较的规则比多少。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乐园”图中的小动物(有条件可制作成课件)。教师掌握好时机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小兔和小猴比,又是谁多;小猴和…  相似文献   

13.
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老师们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对这种“改革”,我有点担忧。把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方向没错,让学生多读、多问、多练,也没有错,问题是不能由“满堂灌”走入另一个极端。我们反对“满堂灌”,是反对照本宣科地讲,反对枯燥乏味地讲。语文学科有它独特的风貌,那就是人文性,它需要借助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教师出示《白杨》结尾句 :“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让学生来研究一下这句话 ,然后给这句话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甲 :一株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各指谁 ?学生乙 :“风沙”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丙 :“‘成长’明指白杨 ,暗指什么 ?”学生丁 :“整句话说明了什么 ?”问题提出后 ,随即进行答题、整理 ,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进而进行课外延伸 ,问学生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成的文章是何等含蓄及意义深邃。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个方法 ?”“想 !”“那好 ,老师叫你们找一…  相似文献   

15.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教师导——学生写——教师改。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被视为不可改变的定规,有谁违反这一“定规”,让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则被认为是不负责不敬业,是“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课堂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民主 ,师生关系和谐 ,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要想师生关系和谐 ,首先 ,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其次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读书的时间 ,留下思考的时间 ,留下组织语言的时间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多项交流 ,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 ,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二、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学情高涨一节好课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课尤为重要。例 :人教版五年制九册《将相和》一课 ,教师从课题入手 :同学们 ,《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和“相…  相似文献   

18.
教学通用五年制十册55面总复习第10(2)题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先出示题目:“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75.4减去x等于27.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向学生发问:“谁能列出这个方程?”一个学生答道:“这个方程是27.4 x=75.4。”教师对此不予理睬,又让另一学生答道:“这个方程足75.4=x 27.4。”教师仍不予理睬,并产生了急躁情绪,对学生不无责备地问道:“题意这么明显,就不能按题意线索列出方程?”  相似文献   

19.
1.变“吸收”为“探索”。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放手,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亲自“试一试”。如教学《洗刷餐具和茶具》(九年义务教材第五册)一课时,教师展示餐具后提出问题:“谁能将这些盘子洗刷干净?”在群情激昂的气氛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描写好的琴声感人时 ,说 :“转轴拔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其实 ,说话的道理与此相同。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 ,一定要做到“四分含情 ,六分叙理”。教师对学生说的话有没有“情” ,其结果是不相同的。以下两个教学片断中 ,同样是对学生读的评价 ,两位教师不同说法所产生的效果就很耐人寻味。片断一 :一位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字学完了 ,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一个“铸”字挡住了去路。“谁来告诉他 ?”老师问。一位学生站起来 ,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随即 ,老师让他连续读了三遍。“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