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晋南地区市场发育停滞不前,发展程度较低,集市与庙会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庙会以数量多、分布广、交易期长的特点,对镇集和村集起了极大的替代作用,成为农村市场中灵活可变的调控方式。有清一代,晋南集市徘徊不前,与庙会纠合并行,演变成有别于江南和华北其他地区的特殊发展模式,这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集市,又称定期市场,北方多称为"集",南方称为"场"或"街"。集市不仅是经济学视域下的关注重点,作为社会性、物质性与象征性的综合体,集市还是人类学重要的研究对象。集市铸造了乡土社会的时间与空间秩序,建构了一种稳定的乡村公共生活模式。兹以黔中杨武乡乡市为例,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展现集市如何利用"集期"与"街"建构地方性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3.
晚清山西潞安府的集市、集期类型多样,主要以开市频率较高的间日集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潞安府集市有着繁荣的商品经济。就潞安府内部而言,间日集比例最高的县,其商品经济却是最不发达的。晚清潞安府集市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从长治盆地中部至山区地带,集市发展程度呈逐渐递减趋势。民国时期潞安府集市发展整体趋势是下降的,只有位于盆地中部的潞城县和盆地边缘的屯留县两地集市有所发展。这种变化重构了全府集市分布的格局,形成了长治盆地边缘集市异军突起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集市是具有某些基本的城市特征的农村经济中心区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与农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介。集市的类型概括起来有综合性集市、专业性集市以及庙会三种。集市依期而集,以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及生产用具交易为主,多分布于交通要道,是市镇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集市(镇)在华北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在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江南市镇研究相比,近代华北集市(镇)研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关于集市数量和集期的研究较多,关于集市其他方面以及市镇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二是市镇研究方面缺乏深入的个案剖析;三是集市和市镇研究方面均缺少与其他区域之间的比较。因此,今后的近代华北集市(镇)研究应在研究视角转换和扩大研究视野、研究方法更新、研究内容拓展、资料发掘利用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使相关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集市贸易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市贸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可谓是在动荡中发展。总的特点 ,一是南方集市贸易发展步伐加快 ;二是新型集市———草市的出现 ,使集市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是边地互市多样化 ;四是都城集市呈畸形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7.
刘植荣 《小读者》2012,(11):56-56
刚来喀麦隆时,记者发现这里8天一个集,这个星期的集市在星期一,下次集市就在下个星期二,以此类推。记者起初不明白为什么要8天一个集,这样多不好记呀。后来当地人告诉记者,他们的集市是固定在"Ntanmbutu"(星期八)这一天的。因为他们一个星期里有8天,而公历一个星期有7天,所以,集市如果按公历计算就要每个星期往后错一天了。喀麦隆一个星期8天的意义分别是:星期一,假日,是人  相似文献   

8.
博览会的雏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集市。当时,集市的主要功能是初级商品的现场交易,人们注重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和生活需要所进行的物资交换或单一商品买卖。进入十九世纪,集市规模逐渐扩大,入市交易的商品种类和参加的人员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集  相似文献   

9.
秦腔最早产生于陕西,是西北人民最喜爱的古老戏曲。三秦父老视秦腔为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同时也借以表达其喜怒哀乐、寄托他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秦腔在农村生活中所形成的四个公共空间:农贸集市、红白丧喜、自乐班、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从而窥见近代中国内陆农村——陕西关中地区的乡村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小说中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不在少数,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优秀作品产生在战争年代,但是仍然能够从中发掘出关于集市的描写和叙述,供我们今天研究使用。小说中的描写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学家的记述,但作为小说场景渲染的重要一环,作者对乡村集市的把握不应该距离现实太远。从现代小说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入手,进入华北农村集市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