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命的直接根据是身体,生命教育归根结底必须奠基于恰当的身体哲学。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包括三组九条公理:物身心三本体公理、我你他三主体公理和动静松三本能公理。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本原理出发,可推出其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在于对人生的关怀,即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生命、生存、生活”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三生教育”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把它建立在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本理性哲学与“三生教育”是深度相关的,是“体”与“用”、根与叶的内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可以引导中职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生命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柳琴 《高教探索》2007,(2):126-128
首先分析了生命的意义。凡能助使人去发挥人类本质中具有的正面的建设能力的训练,并藉此提升人的素质,使他变成有文化修养的文明人的教育便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关系,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并关怀别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要培养学生天、人、物、我的和谐生命观,对他们进行身、心、灵的培育,进行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展望生命教育的发展,它将出现哲学与心理学、生理健康、职业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五个发展取向,它是一种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8.
帮助残疾学生正确看待“三生”(生命、生存和生活)是特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生教育”是关照主体人生的教育,旨在帮助残疾学生认知生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三生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关注残疾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残疾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在教育智慧上,用爱触摸残疾学生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巨著,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生命教育理念。卢梭坚持“以生为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和准则、教育内容都体现出生命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理论的早期萌芽。这些可贵的思想对当前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从理念到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它既体现了教育哲学由传统的知识论、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生活论,也体现了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其的理论支持。生命教育实施可以从生与死、身与心、生存与发展的维度来建构。  相似文献   

12.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批判地指出了传统教育理念脱离生活的弊病,构建了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家庭教育远离生活、封闭式管制、习惯性干涉等误区的修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主体,其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读书与实践包括旅游都是我们广大中小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体验的最佳渠道。我们教师应该用生活化作文观,指导学生写作游记散文,既要明确概念、拓展生活,又要选好角度、凸显美点,并关注人文、积淀内涵,抒情写意、表达感悟,从而走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文章成为案头的山水,让山水成为地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人生使命三责任模型、人生进取三阶段模型、人生命运竞争能力三板块模型、人生命运二决定力模型等四个社会学模型作出了定性建模描述,并对四个模型在青少年人生教育中的应用作了探讨,提出人生的志向、愿望、态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学校教育中应增加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偏废。要克服过分强调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追寻,而忽视生命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生命意识、生命情感的教育,没有基础,一味拔高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青少年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施生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促使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提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社会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校园文化中浸润生命教育、家校联动中升华生命教育这五个环节融于一体,共同作用于生命教育,真正让学校无痕的生命教育产生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18.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合称,是近年来在教育界颇受好评的一项大型的德育工程。"三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三生"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并内化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教育是一种审慎的教育,审慎即是对人生的不断反思与追问。"三生"作为人生的三个组成部分与境界层级,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既是教育的前提与条件,更是教育的对象与旨归。文章拟对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概念在哲学的视野下做必要的理论阐明与逻辑澄清,从而为能够更好地开展"三生教育"做好学理铺垫。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涵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该命题存在三个方面的疑义:就教育的范畴言,教育影响不同于教育目的;就教育的功能言,意向之教有别于成功之教,教育的意义存在不同的标准;就教育的实践言,教育中的生活区别于生活中的教育。检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需分析教育在指称和含义上的多歧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