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税收立法权是立法权在税收领域的延伸,是关于税收事项立法的权力,其权力配置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配置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的横向配置。税收立法权配置制既要满足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又要遵循一国的立法体制。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纵向地方权力严重缺乏,与地方政府职责不相称;横向税收立法权过多地由行政部门行使,有悖于我国立法体制以及立法规范。因此,有必要有限制地扩大地方税收立法权限,同时严格规制税收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关联交易事关我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分析银行业关联交易进行合理规制的重要性,考察了我国对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的现状和缺陷,指出我国应完善银行业关联交易立法,构建我国银行业非公允关联交易法律规制体系,加大对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灰色市场商品问题是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商标灰色市场商品方面进行论述分析,首先介绍灰色市场的一般概况,其次着重介绍了美国对商标灰色市场的立法规制,最后对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商标灰色市场法律规制来维护自身权益,以及我国立法对商标灰色市场的规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汽车行业的垄断现象日益突出.通过介绍我国汽车行业纵向垄断行为的类型,探究其相关市场界定、规制原则选择等规制路径,并针对我国目前汽车行业反垄断在体系、立法、执法、威慑力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在立法、执法、经销模式、管理手段上的有效规制策略,以期对我国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既是公法层面的人权范畴,同时也是私法层面的民事权利。自然生育时期、义务生育时期以及权利生育时期生育发展状况的明示,展现了生育权由萌芽到最终确立的纵向历史演变进程。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幸福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生育价值表达,我国由古至今向"个人主义"的生育价值转换以及综合域内外生育价值的共性特质,体现了生育权多样价值维度的横向呈现。以哲学的视角综合阐释纵向层面的生育权历史演变进程及横向层面的生育权价值维度呈现,是法学领域生育权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生育权主体权益的保障、生育权立法规制的有理、执法实施的有序、司法裁判的有据提供了宏观指导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8.
纵向垄断协议作为垄断协议的一种,与横向垄断协议在行为主体、协议目的及其协议存在的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我国现行的《反垄断法》虽然规定了纵向垄断协议,但条款过于抽象,司法操作性不强。我国应借鉴和吸收英美及欧盟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在纵向垄断协议行为的列举、协议合法性判断的标准以及协议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完善对其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家庭教育立法是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与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中国与日本在地方家庭教育立法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发展经验:纵向上看,中日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的历史进程呈现出“国家要求—地方响应”的互动轨迹;横向上看,中日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的实践模式均形成了“主体共生—能力内生”的立法路径。相对而言,日本地方家庭教育立法侧重精准回应地方发展诉求,打造多元化的主体支持格局,重视开发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着重为促进家庭教育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手段,加强家庭教育活动的规制性。未来我国地方家庭教育立法在借鉴中日先行经验时还应结合时代要求与地方实际:加强立法程序的规范性,重视共生关系的正义性,增强能力内生的激励性和提高条件保障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0.
对商品标识的保护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 条专门进行了规制。但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范围、力度以及与相关法规的关系仍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注册商标与非注册商标的保护以及与商标法规制角度和力度的差异上,指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法规对商品标识保护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保护角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保护商品标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