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学内容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初一数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方程是数学中求未知量的基本工具之一,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基于教学内容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问题情境探索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根据给出的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方程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它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举例分析,供初中数学教学同仁和专家批评。  相似文献   

5.
初中的代数课程中,应用题部分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点,尤其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部分,同时,这些又是初中数学的重点部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突破?知识内容的展开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预备,由实际情境出发,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实际问题中常会碰到有关一个或多个未知量间互相依靠影响的问题,而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恰好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多个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翟海燕  李健  云鹏 《山东教育》2012,(Z5):75-76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相等"与"不等"是现实世界数量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就像等式表达的是相等关系一样,不等式是表达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不等式作为本章的第一单元,是在学习了等式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学生已初步建立用等式和方程刻画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3)”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来体验建立数学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借助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通过总结分析,提升核心素养;设置开放习题,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对比分析,学会灵活应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华罗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也是学习数学应用的基础.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质是从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再通过解方程解决原来的实际问题.其中如何建立方程是关键的一步.如何建立方程?只要认真审题,找出并抓住相等的数量关系,恰当  相似文献   

9.
粟澍 《理科爱好者》2004,(15):10-18
复习目标 了解有关方程、方程组的概念,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正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熟练运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简单分式方程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并会验根;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在初中代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解其它方程或方程组的基础。事实上,解各种方程或方程组,通常都要通过消元和降次,最后将它们归结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要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把学生学过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要使学生初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相等关系,并逐步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要向学生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总结步骤为: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方程的解→用方程的解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但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二课时)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四度六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节课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通过温故第一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方程、不等式、函数式子的演变中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一系列设问引领学生探究发现一次函数图像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进而得到用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突出函数图像的作用.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从函数的角度看方程、不等式,通过变式、尝试环节力求打造精彩课堂,再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从数学原理里探究出的结论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01.7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课题7《能赶上火车吗》的教学目标分别确定为: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并强化画线段图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一个阶段的解题实践,已经意识到了“线段图”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但遇到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却又画不出“线段图”的学生却占多数.这事实上就从反面又一次地明确提醒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重要思想之一。许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都是通过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把它转化为方程(组)的问题来解决。方程观点不仅适用于数学,还广泛渗透于物理、化学及其他技术科学领域之中。方程是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解方程、方程组的基础,此外,在后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可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从而易于突破难点,使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变得较为容易。代数第一册(上)前面内容的安排,都是为“…  相似文献   

15.
《一元一次方程》一章是七年级数学的主要基础内容,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解所有方程的必经之路,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新时代学习数学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本章中的综合看法及实践点滴,现作为教学心得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算术知识的学习为主,数量关系也基本用数字符号表示,到小学高年级出现方程,开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示数量关系,这与算术有着本质区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化的一个开端.本文试论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如何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一、多角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观念1.从"一元一次方程"所处的知识领域来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现在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列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利用表格或线段图来帮助分析.现略举几例进行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现在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列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利用表格或线段图来帮助分析.现略举几例进行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能分析追击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画示意图列出方程;能区分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从而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能力训练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等量关系画示意图,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3.情感渗透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教法及学法:教法:采取“创设问题情境——探…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在上一章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从本节课开始研究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使学生体会方程建模的思想,感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