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南市及周边地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认识程度、看法及捐献现状,以便分析出遗体与遗体捐献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走访、个别交谈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行业人群开展调查。结果:76.56%的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用途了解,23.44%则完全不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对遗体与器官捐献的看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不同人们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增加本地遗体与器官捐献数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每年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约有150万人,但是能够真正完成移植的只有大约1万人,而器官捐献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巨大差额,许多病人在绝望的等待中渐渐死去。说起遗体捐赠,多少有点儿犯了中国人的忌讳,认为这会扰了逝者的安宁——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捐赠器官的一个原因。但是,这种想法应该慢慢地被改变,人们应该去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这样的话,将会有无数条生命因此而受惠。如果有一天,我将要面临死亡,那么我愿意捐赠出自己的遗体吗?在初次接触到器官捐赠这个观念的时候,我就这么问过自己,答案是愿意,所以我也去网上登记注册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自己死了,但是自己的一些器官却能在其他人的身体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67):149-150
<正>遗体捐献是一项造福社会、荫及后人的善举。我国遗体捐献起步较晚,遗体来源的稀缺已成为医学教育及临床医学的最大"瓶颈",阻碍了医学生的培养,牵制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较为活跃的一支群体,他们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和意愿对全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和辐射作用。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专业特性决定了对待遗体捐献事业应更为敏感。了解大学生群体对遗体捐献的认知度及自身意愿,从而折射社会大众的意愿,进而为遗体捐献  相似文献   

4.
正叶沙("叶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名字,它是器官中心为那个捐献多个器官的16岁男孩取的化名。因为在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捐献者、受捐献者须遵循"双盲原则",互不知晓对方信息。这样既可以减少器官买卖行为的概率,又可以避免捐、受双方受到不必要的压力或骚扰),身高一米八,是学校的数学王、化学王、物理王,理想是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礼物     
<正>[开开心心——阅读]那年,我在美国考了驾驶执照,同时发的一张淡红色小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做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______。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  相似文献   

6.
S市特殊教育学校有30个盲学生,学校买不起"盲文纸"供孩子使用,便通过电视台向观众求援,他们希望爱心人士能将家里的旧挂历捐献出来,让盲学生以此替代盲文纸使用。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都行动起来了,有人捐款,有人捐盲文纸,有人捐挂历——当然,捐挂历的最多。跟着回访的镜头,我看到堆积如山的一卷卷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和意愿在逐步发生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下伦理认知与现代医学教学的现状间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遗体捐献制度不规范,科普教育不足等多种原因阻碍了医学教育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模式的概况与分析,以《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为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情怀和现代社会主义观念进行探讨,从医学伦理角度对遗体捐献的制度建设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自愿原则是遗体捐献中的重要原则,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权利的保障。自愿的标准应结合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个人自主权与社会规制之间的平衡。自愿意愿的表达主体、执行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界定则关乎该原则在现实中的实现。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影响捐献人的意愿促进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5年年底,巴勒斯坦12岁少年哈提卜被以色列军队士兵开枪误伤, 不幸于两天后死去。但哈提卜家人却做出惊人之举,毅然决定将他的遗体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6名以色列病人。医院的一名发  相似文献   

10.
器官捐献行为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供需不足、分配不合理、法律不完善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影响器官捐献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医院工作人员态度与技术、医疗设备、器官资源分配体系、传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等。要促进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在获得器官资源后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1日,浙江九旬退休教师王坤森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王坤森今年91岁,退伍前曾是一名部队军官,转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到退休。为了帮助失学儿童,2012年,年过八旬的他决定拾荒助学。  相似文献   

12.
器官捐献中的自我决定权,是捐献人在充分知悉有关风险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对自己的器官作出捐献与否的决定。捐献人充分的知情权是其前提和保证,撤销捐献则是其重要的内容。本文对器官捐献中自我决定权的主体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权利的行使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近來本市職工業校的師生們已展開了捐献运动,如搬运五校教員趙國樑捐献一星期的薪金,蒋雪琴等四人捐两日薪金,全体教职员十四人共捐獻二十一万元,並提出保證随時向学員及親友进行抗美援朝宣传工作。三十六业校三年甲班除當场捐献三萬六千元外,并另訂出節約增產等长期愛國行动計劃。一○九業校教職員十人除捐獻十万元外,并保證:認真執行愛国公约,作好宣传工作,随时響應政府號召。九十九业校各班已展開了捐獻运动,只就高二乙一班,同學二十三人,就捐獻了十一万六千元。该校通訊小组,决定今後随时报導新聞,並将所有稿費全部捐献。一一八業校師生們已展開了捐獻运动,部份同学們已捐了五十餘万元,并表示保证執行愛国公约。四十四业校同学已捐獻三十餘万元,有的同学将自己最心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器官移植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器官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我国的器官捐献率很低,人们往往将我国过低的器官捐献率归咎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医学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该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对器官捐献的影响,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器官捐献方面教育,使他们成为器官捐献宣传的种子,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民众的器官捐献率。  相似文献   

15.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觉得很奇怪,我们班怎么会有"护花使者"呢?可是,我们班的确有几个"护花使者"。下面,就请听我细细道来。上学期,老师希望同学们捐几盆花,将我们的教室装扮一下。大家踊跃捐献,几天之内,教室里就有了十几盆花,有吊兰、芦荟等。每天一进教室,就能闻到花的清香。可这些花也需要人照顾啊,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邓博轩、赵蔚然、王澳等同学的肩上。  相似文献   

16.
张立美 《教育》2013,(21):5
山东聊城一个15岁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在给了家属6万元后,学校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转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不合情理"的转捐,伤透了家属的心。(2013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学校组织学生为贫困的同学家庭募捐了31万元,结果家属只拿到6万元善款之后,在困难家庭成员的疾病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学校就将剩下的25万元善款  相似文献   

17.
【前言】2007年6月,在为非洲贫困儿童捐助的慈善晚宴上,备受关注的不是捐了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了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露西。她是一个只捐了30美元25美分的普通女孩,她的一句捐献的不是钱,是心,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活体器官捐献率低下,其原因是活体器官来源不足。而现行法律规定活体器官的捐献者只能是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排除了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主体地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需求变化是法律所不能预见的,法律不可固执一端,不应将活体器官捐献囿于当事人是否具备行为能力。作为客体的法,其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所以,法律的制定更应考虑社会实际和体现人的本性。据此,立法应赋予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主体地位,但应对其活体器官捐献进行特别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器官移植和捐献认知度和意愿度的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逻辑赋值,二值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人群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比较、不同人群对器官捐献的意愿程度比较、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等模型,综合使用了EXCEL、SPSS、SAS等软件编程,得到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主要影响器官移植和捐献认知度和意愿度的结论,并由此提出相关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6月8日,对卢吟菊和刘忠库两位老人来说,是个值得终生纪念的日子.他们终于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领到了志愿捐献遗体的<荣誉证书>,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