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经济",即以女性视角确定消费群体的经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注重女性消费心理,推出更适合女性消费的产品.影视业为了适应"她经济"潮流,也纷纷推出以女主人公为核心继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大女主剧"或"大女主电影",代表作品有国内的《甄嬛传》《芈月传》等古装宫廷剧和国外的《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等女英雄电影.与传统男性角色占主导地位的影视作品不同,这些作品侧重于描绘女性的成长和力量,从而更受到广大女性观众的喜爱.作为美国著名动画电影制造商,迪士尼抓住这一市场,近年来不断推出"大女主"动画及真人电影,2020年的《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染的小说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充分写出了远离男权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幽闭,敏感,美丽且有智慧,她展示的女性世界被称为"私人生活",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经历.关于女性的成长,本文从童年阴影、弑父情结、逃离母亲三个围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外科医生只是在你的膝盖上割开表皮做了一次检查,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质性手术,但是你的膝痛减弱了。你吞下的药丸是"假的",不过是一些淀粉,但是你的偏头痛消失了,就像真的吃了偏头痛药一样。通过注入盐水来减缓你的哮喘,其效果竟如支气管吸入剂一样有效。这些例子都来自临床医学的观察,它们都体现了安慰剂效应——人们吃的是"假药剂",却表现出如同吃了真药剂一样的疗效。以前,学术界多认为安慰剂效应与真药剂的疗  相似文献   

4.
康凤珍 《百科知识》2021,(6):14-15,20
《琐事》是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的代表作,该剧饱含女性主义色彩,是根据作家在一次谋杀审判中作为出庭记者这一经历改写而成."规训"和"惩罚"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犯人",然而在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家里,《琐事》中的女性人物被剥夺自由,宛如"牢中罪犯".剧中女性人物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非人的规训、隐晦的惩罚、缄默的反抗.基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分析女性困境,有利于启发因家庭琐事陷入困境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女强人"在女性群体中是极富个性的一类,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传统文化和性别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女强人"比男性更易产生心理失衡现象,这给她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阻碍了其潜力的进一步发挥.为改变这些现状,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女强人"应该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观点和心理学的观点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全面两孩"政策下女性就业与生育平衡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就业与生育难以兼顾平衡,这源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阻碍了生育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生育待遇保障仍有不足,增加了女性的生育压力;托幼服务欠缺,加剧了女性照料家庭的负担.为了平衡女性就业与生育,分担女性的生育负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鼓励男性分担养育责任,或者对哺乳期女职工采取人性化措施,值得参考借鉴.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真正落实,需完善各项配套措施:降低企业雇佣女性成本;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和产假制度;推行男女共享的带薪"育儿假";加大就业性别歧视的监察和处理力度;大力推进多元托幼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时,一切旧的观念甚至语言,都重新受到估价,当时的许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譬如女性的第三人称,虽然文言中统统由"他"字表示,但终嫌笼统.在当时,这个问题被对语言研究颇有兴趣的刘半农先生注意到了.在一番思索后,他主张造一个"她"字,来承担表示女性第三人称的任务.不久,周作人在<新青年>的一篇译文按语中,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想法,结果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谢海云  刘蕾 《知识窗》2004,(12):48-49
在有"时尚之都"美称的巴黎,无论你走在著名的"左岸"、蓬比杜广场还是繁华的地铁口,都能看到巨幅广告牌上穿着各式漂亮皮鞋的一双玉脚.这双趾甲晶莹剔透、皮肤细腻光洁的纤足,把鞋的高贵、典雅演绎得淋漓尽致,风情万种.你知道吗?这个大名鼎鼎的"脚模特",既不是欧美女明星,也不是环球小姐,而是来自中国青岛的一位普通女孩.  相似文献   

9.
一个晴朗的下午,阳光明晃晃地照到水泥地板上.   叮呤……叮呤……,上课铃响了,我手拿书袋走进教室,起立、问好、坐下后,我发现坐在窗边的一位同学手里拿着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在玩耍,似乎很着迷.我叫道:"李俊同学,请你拿着你的'石头'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10.
木子 《知识窗》2005,(4):22-23
当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市民艾迪·米勒的家门被敲响时,69岁的米勒正舒服地坐在家中的椅子上看电视.他打开门,看到两个便衣警察.其中一名叫做格雷格·法里斯的警官朝他喊道:"梅耶斯先生,你好!"米勒回答道:"你找错人了吧!"法里斯警官道:"没错,这就是你的姓名."  相似文献   

11.
城市"热岛"让人烦恼 如果你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或学习,那你很可能就身在"热岛"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城市高楼林立,柏油路纵横交错,汽车来来往往.众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墙壁以及水泥地面、柏油马路等等对热量的吸收、辐射要远远大于自然状况下的土地,再加上汽车的尾气排放,这就导致城市的许多区域就像一个个大量释放热能的岛屿.  相似文献   

12.
名流 《世界发明》2003,26(2):37-37
那些常受到偏头痛之苦的人,通常只对速效药感兴趣。其实,从始发阶段治疗是最佳方法。研究发现,1/8的人经常偏头痛。其诱因有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气味刺激、天气变化和睡眠不足。女性偏头痛的几率是男性的3倍。  相似文献   

13.
春节燃放爆竹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习俗.这里介绍的电子"爆竹"非常有趣:当你按图1所示按下"爆竹"顶端的小型按钮时,它便会发出长约20秒的"噼噼--啪啪--"爆竹声来.这种新颖的电子"爆竹"与传统火药爆竹相比较,具有安全、无污染、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是逢年过节喜庆时的理想电子小装置.……  相似文献   

14.
如果到小河沟,在小池塘里取一些水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可以看到很多原生动物.一滴水对它们来说就是很广阔的天地,它们在里面活泼地运动着,如果说显微镜的视野是一个"运动场",那么原生动物就是其中的"运动员"了.……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内吵闹异常 你也许不敢相信,你身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出巨大而吵闹的噪音,简直就像一支走了调的乐队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演奏"交响乐"一样.如果你能潜入体内"洗耳恭听"的话,那就会大吃一惊:喧闹的细菌正在你的肠胃里举行闹宴;细胞质中有个具有膜层结构的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细胞器,叫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它如同超负荷运行的发电站一样在嗡嗡作响;正在自我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束打开链接时所发出的噪音竟像撕裂金属一般难受……你身体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在发出具有独特鲜明特征的噪音.研究生命科学的专家说,当微生物四处爬动和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时候,它们发出噪音的方式就与一个蒸汽核反应堆发出噪音没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16.
张贤亮笔下女性的命运经历了从暂时的"女神"到永远的"女奴"的转变.他笔下纯情美好的女人拯救了男主人公们,使他们变得完整.这些陪伴男人走过炼狱的"女神"把男人作为其精神家园,但是她们却永远得不到自己所创造的男人.因为男人们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园.当男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园时,这些女人也就成了男人超越苦难的垫脚石.这些女人的悲剧缘由不仅有长期以来的男权中心和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作祟,而且有女人的依附性和奴性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17.
韩吉辰 《知识窗》2005,(5):50-51
"催眠咒语"?你一定听说过吧.古典神话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都马上进入深深的睡眠之中.电影<哈里·波特>中,也出现了这种威力无比的"催眠咒语"……还有许多古代神话中,都有这种神奇的"催眠咒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能永远拥有完美而令人销魂的性爱,也许有一天你突然发现那曾给你带来无限欢悦的感觉如云烟一样再难把握了,你是否了解这种尴尬的原因呢?医学专家把这种性高潮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暂歇性高潮中断".事实上,因为生理构造差异之故,女性要达到性高潮远比男性困难得多.只要找出祸因,对症下药,相信你的性欲"死穴"终能解开.  相似文献   

19.
也许,你一直身体不错,虽然偶有头疼脑热,但总觉得癌症离自己很遥远,但如果请你花些时间回想一下:身边是否有一些患癌症的亲戚或朋友呢?这么一想,恐怕就会想起几位"不幸者".那么,人的一生中患癌症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这个数字是38%,也就是说,大概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间点上会得某种癌症.女性相对幸运一点,患癌的概率是37%,男性因为活得粗糙,再加上先天不足,患癌的概率超过了39%.  相似文献   

20.
同在一个公司里的张小姐和王小姐素来不和. 有一天,张小姐忍无可忍地对另一个同事李先生说:"你去告诉王小姐,我真受不了她了.请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没有人会愿意理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