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亦不是形而上学之永恒,它自身的存在也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更高层次的发展过程。以往我们只是从某一特征角度来界定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模式化、固定化、静态化,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形而上学。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最鲜明的特征和优点,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辩证运动的历史过程,从生产力的高度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有机体。这就克服了过去仅从某一特征角度来看待社会主义的不足,从过程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把握本质坚定信念孙茂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是超过了社会主义的范围呢?我体会这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规定,它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首先,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本质特征是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所具有的。一个特征如果只在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以物质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江泽民则从党的先进性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包括三大文明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集中体现。与邓小平相比,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角度新、更全面、更深刻。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呈现出逐步完善、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突出地位 ,是针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人们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 ;当代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针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我国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针对 :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 ;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所理解的共同贫穷  相似文献   

5.
自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来,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的关系就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本文既不是简单地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包含公有制,也不是简单地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力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运动、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纵横两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 ,应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把握。作者认为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文本质和终极目的。“七一”讲话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分析 ,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最简明、最准确的概括”。本文认为,只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种手段,从而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社会主义僵化的扭曲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科学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出发,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写进社会主义本质中,这不仅在理论上体现了认识的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利于汲取历史教训,因而具有拨乱反正的针对性;他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虽然没有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丝毫不意味着贬低、否定它们,而是作为基础、前提不言自明、理所当然地包括其中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在突出从生产力和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两个方面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同时,还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角度反映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性。这有利于在防止两极分化的同时,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急于过渡”、“急于求成”和“平均主义”的“左”的倾向,稳定党在现阶段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0.
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成要素,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发展目标的角度看,建设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从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角度看,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性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基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的重大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内在的规定性,是实质和核心;社会主义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体现了自身历史本质的规定,而且具有目的性,体现着自身价值本质的规定;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一是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要搞清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作者认为 ,应当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分别将社会主义、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及其伟大意义作为认识客体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特征,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特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要使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产义的基本矛盾中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并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特征;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思想,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是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三级本质,并从实际出发寻找实现这个本质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展示了社会主义对于人类和历史的根本价值。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雷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114-116
进入21世纪以来,党情、世情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升华,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展。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因此搞清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对其深刻认识和把握是一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必须以实践的深度掘进和实践对人类假想性认识反复证伪为前提。几代科学社会主义大师竭尽心智不懈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为破解社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路漫漫其修远兮,真理之门的豁然洞开既需社会历史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也需社会主义者们的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