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的灵魂之根。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体现。依据“认知—信念—行为”的心理认知模型,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红色特质,深化大学生对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时代认知,帮助他们树立红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旨,着力研发闽西蕴意深刻丰富的红色资源的分布特点,保护并利用好红色资源整合方略及开发措施,打造“红色闽西”、发展闽粤赣边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机理蕴含着深邃理论洞见、特有文化标识、独特价值禀赋、鲜明实践特色,不仅作为母体和根脉滋养出党的精神谱系的其他形态,也引领着其后系列红色精神的发展走向,为其孕育生成提供了源头活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凝聚着我们党信仰坚定、初心不改、意志顽强、情系人民的鲜明品格,这一鲜明品格蕴含着强大真理伟力与道义力量,为其后系列红色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展望未来,在奋进新征程的赶考路上,要继续守好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源头”,高举思想引领之“旗”、坚定立党宗旨之“行”、淬炼精神品质之“纯”、锻造政治品格之“忠”,在汲取真理伟力中赓续精神血脉,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带领人民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现实,昭示教育工作应该思考学校德育活动的“真实性”。“真”的学校德育包涵有真的德育思想、真的德育态度、真的德育方法、真的德育精神四方面内容。真的教育精神则要求德育工作要有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斥伪、批判和反思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不拘旧规地创新和探索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旨,着力研发闽西蕴意深刻丰富的红色资源的分布特点,保护并利用好红色资源整合方略及开发措施,打造“红色闽西”、发展闽粤赣边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林州市作为革命老区,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等红色精神。梳理河南省林州市红色精神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于林州市“十三五”期间每年红色教育培训人数和地区生产总值,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红色精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色精神与林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红色精神对林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因此从突出传承保护、强化资源开发、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以从四个维度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从传统、当年和当下的时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恒久价值,时至当下仍“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从沂蒙、山东和全国的空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具体体现,它作为山东老区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辐射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党心、军心和民心的主体关系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党政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是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党政军各级组织“党心为民”、广大人民群众“民心向党”的双向奔赴;从政治、媒介、学术和艺术的场域关系看,沂蒙精神是四类话语共同发声所彰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