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段一]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相似文献   

2.
一下课.小静就拿着刚下发的作文本来到讲台前。她指着习作中被我用红笔圈起来的“尴尬”二字,不解地问我:“朱老师,我错在哪里?”我微笑着作答:“你把这两个字的部首写错了,应是‘九’字部,而不是你所写的‘尢’。”我边说边用手指头比划了一下她写的这个我不认识的部首.内心暗自得意:小马虎.你老师我“火眼金睛”,你作业中的丝毫错误也休想在我眼皮底下逃之天天.小静不服气地说:“是这样写啊!不是‘九’!”我不以为然:“不相信.你可以去查查字典。”小静拿着作业本,转身回座位查起字典来。我也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等着她.等着她片刻后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3.
[教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同学们对课文五六自然段内容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生“胆大妄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师:(教师随即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并故意将“妄”写成“忘”字。)生:老师把‘妄’字写错了。这里应是“女”字底的“妄”,不是“心’字底的“忘”。师:老师写错了吗?这里为什么用“女”字底的“妄”,而不用“心’字底的“忘”呢?大家查查字典,说说理由。生:“女’字底的“妄”是“乱,荒诞不合理”的意思,”心”字底的“忘”是“忘记’的意思。生:“胆大妄为”的意思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所以这里应该用“…  相似文献   

4.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尤”而不是“九”。我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查字典求证,果然,在“九”字部里查不到“尴尬”,在“尢”字部里却查到了。难怪以前在电脑上用“五笔字型”打不出这个词,最后只得求助“智能ABC”。看来,备课时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如果不是这次看得仔细,课堂上一定会出洋相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7.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8.
作家萧乾曾在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残废”一词称呼残疾人,一位残疾人读了文章后,给萧乾来信说:“你在文章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左腿的人,但我并不是‘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且卖着你写的书。我有残疾是事实,可我是否就‘废’了呢?中国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难道你没有看报?没有注意到‘残疾人’三个字?”萧乾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文章用词不妥,同时也被这位残疾人的信深深打动了。于是,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向残疾人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9.
感动的3个字     
佚名 《良师》2010,(1):60-60
丽丽今天早上来上班时对我说:“你知道吗?我老公昨天对我说了3个字,让我感动得不行!” 我一听,就知道她要告诉我哪3个字了,就说:“不就是一句‘我爱你’吗?看把你感动的!” 谁知她一摇头,说:“老土了吧!昨天我过生日,老公拿给我一张银行卡,并对我说了3个字‘使劲刷’。”  相似文献   

10.
节约与小气     
老师:“谁能说说‘节约’与‘小气’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小华:“当我让小明出钱买冰棍时,他不肯,说是节约;当小明让我出钱买冰棍时,我不肯,他说我是小气。”节约与小气  相似文献   

11.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12.
李强 《教育文汇》2014,(4):32-32
又是一节口语课。这学期刚从村小转过来的几位学生在口语课上还没有开过口。他们说以前没有上过口语课,害怕不能说好。真的不能说好吗?我想起了在书中看到的美国老师倡导“我能”教育的一个案例。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老师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上都会在黑板上写上“我不能”三个字,然后问孩子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黑板上只剩下“我能!”“不”字不只从黑板上擦掉了,也从孩子们的心里擦掉了。从此,这些孩子们的心中就没有了“不”字。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时,著名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说,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学校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他举例说:“‘亲’的繁体字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爱’的繁体字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親’要相见,‘愛’要有心。”他还说:“能不能选择100个,50个也可以,200个也可以,最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到小学生、中学生的课本里?我觉得这不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负担。我希望它别失传喽!”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家长。她对我说:“潘老师,我儿子告诉我,班上教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书是甜的,孩子们读书吧!儿子问我:‘妈妈,老师说的真对,书是甜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是吗?’我说:‘是的。’潘老师,这段时间,孩子来家就知道主动看书了,真不错。”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兼词呢?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杨伯峻先生。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  相似文献   

19.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20.
写字课上,我在田字格里为孩子们示范写“找”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和‘我’字的写法相似。注意,第五笔是斜钩……”我一边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讲解要领。写完一看,我纳闷了:明明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怎么看起来不太像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下面的学生看出问题了,来不及举手就唧唧喳喳地说起来:“老师,您那个提手旁写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