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2.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的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参与组织创造社.1992年回到上海筹办<创造季刊>.1921年10月,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沉沦>,包括<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黄遵宪在他的《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中吟唱道:"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展现了国人审视历史的宽广视野。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再次在世界面前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意志。因此,置身全球化洪流的中学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字公度,广东省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生于1848年5月29日,卒于1905年3月28日,享年五十七岁.黄遵宪不仅是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卓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还是一位"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杰出的外交家.本文着重谈谈他在外交方面的才能和贡献.1876年二十九岁的黄遵宪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中举.1877年,他随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赴日,充使日参赞,从而开始了他一生的外交和政治活动.此后,他历任驻美国旧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受日本地方自治的影响,萌发并初步形成了地方自治思想.戊戌时期,曾将其地方自治思想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筹建地方自治政权和地方议会两个方面.戊戌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提出了"合群"思想,以解决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是一位热情地、执着地追求芙的作家.他一贯热心地探索美,热心地表现美.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古都>,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继承日本自平安朝<源氏物语>以来的古典美学,并结合西方的现代派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美学风格,表现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对自然美的偏爱.文章从季节感、色彩感和空灵感三个方面分析<古都>中无处不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进而探讨意蕴深刻、情景交融的自然美所蕴涵的象征意义,以及川端康成独特的日本美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名称:黄遵宪年谱长编项目编号:16FZS056起止时间:2016.10-2017.5项目简介:本项目把黄遵宪生平分成四个阶段,1848-1876年为青年时期。重点研究其学术源流和思想形成。黄遵宪的学术是在批评汉学、宋学基础上,以今文经学经世致用为基本理论,归宗孔子,后又纳入西方思想,正是王国维所说的  相似文献   

9.
冰心先生的《樱花赞》引用了黄遵宪《樱花歌》中的诗句来说明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胜况。黄遵宪在他的《日本国志·礼俗志》中对日本人观赏樱花这一风俗的描写更为详切,更见出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似可供《樱花赞》教学参考,特辑录并作浅注如次: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是其出使日本期间,为配合撰写《日本国志》而作。该组诗共收录诗歌200首,以纪事为主,问有议论。在该诗中,其革新意识锋芒四溢,强国思想也一览无余。黄遵宪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畅谈了他的改革理想。黄遵宪尤其注意“网罗旧闻,参考新政”,旨在为当时中国势在必行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故而诗歌的创作亦体现了其“诗界革命”之学说。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把稳定物价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绩效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都比较高,独立性都很强。在近年来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改革中,各国都将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日本中央银行的改革举措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马辽太郎为了维护日本国家的形象,一方面对日本近代史中有关侵略战争的重大问题予以否认和淡化,另一方面尽量从历史中寻找闪光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正面描写,树立日本国家的美好形象。他的作品和观点在日本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司马史观”,成为自由主义史观的代名词。司马史观的流行,实质上是日本国家和社会政治思想右倾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对日本茶道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日茶文化的比较等,分析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所蕴含的各自的民族特性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日本在环保方面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国家.长期保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日本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环保的"奇迹",简要分析了日本环境政策主要内容以及各种管理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6月,《日本银行法》修订版面世,其最关键的内容,是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日本银行的央行独立性地位。文章通过对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虽然中国汉语里的“女性主义”一词最初是以“女权主义”的形式借译于日本的 ,但我们对日本的女性主义的研究还不多。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 ,日本女性主义思潮及其研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对日本女性主义的介绍、研究 ,了解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 ,日本的女性主义是如何发展的 ,对当下中国女性主义的研究乃至文化的建设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教师教育制度一直实施"开放制"和"教师资格主义",即在综合大学培养教师。观其"开放制"培养教师的效果,还存在培养质量等诸多问题,日本呼吁结束"开放制"培养教师的学者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实行"开放制"教师教育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则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更应该注意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与《日本国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填补了近代中国日本资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其视野真正定位于整个世界。他在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日本维新改革的政治主张,启蒙了中国人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救国的尝试性处方,成为中国维新变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The University of the Air of Japan (UAJ) was founded with the idea of creating a university that is open to everybody in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objective, the university will expand its operation so it can provide education nationwide. However, the nationwide expansion will require many resources to b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education of UAJ to justify the expansion of its operation.This study aims a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effects of the education offered by UAJ. In order to find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the UAJ graduates, and the responses were analyzed. Monetary effects were expressed by human capital value calculated with the data on the annual earnings of the graduates. When the UAJ graduates were compared with general workers that have the sam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s that of the UAJ graduates before the enrollment, the graduates of UAJ have more human capital value than the general workers. However, the human capital value of the UAJ graduates who had not received a college degree before the enrollmen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graduates of conventional universities. In respect of nonmonetary effects, the UAJ is most likely to have impact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nventional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 vari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AJ students. Therefore, we set the categories of the students' expectations from the gathered data, and attempt to determine if the university is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As a result, it was made clear that UAJ education does meet students' expectations of cultivation and convenient study conditions, but does not satisfy their expectations of occupational advan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