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版新规则的变化会对新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东京奥运会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上法和下法较为单一,国外运动员杠中动作以飞行类为主,而中国运动员以转体类为主,换杠动作以帕克空翻和shapo类动作为主,动作连接以二连接、三连接为主,仅有少部分运动员采用五连接的长串;中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较国外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成套动作的连接价值国外运动员正在不断赶超中国。建议:摸透规则,创新编排,要以规则为导向,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基础,利用高低杠器械的特点进行编排;减少成套中屈伸上摆倒立、大回环转体180°等过渡动作,使成套动作趋于流畅、省力;我国运动员在自身竞技能力范围内增加空翻类、换杠类动作的难度,提高我国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难度系数。  相似文献   

2.
汪敏  张鹃  李灿 《体育学刊》2012,(4):107-110
依据艺术价值基本编排评分体系,对2010年艺术体操"全国冠军赛"成年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4项器械成套动作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编排内容是艺术价值评分体系的核心要素,时空运用形式不均衡、器械动作陈旧化、身体动作低质化影响艺术价值提升的空间。凸显成套动作编排质量、提升成套动作空间感、保障成套动作完美、提高成套动作整体效果,是提升艺术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器械难度是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抛后接的器械难度动作,能充分体现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创新理念,因此合理选用结合高抛后接的器械难度动作是增加成套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22—2024评分规则器械难度部分,新增0.50分值;结合高抛后接的器械难度动作已被国内外运动员广泛运用,有效提升了成套动作的多样性、创新性和艺术性;器械基础部分,国外运动员倾向选用0.20分;国内运动员倾向选用0.40分;身体动作类型方面,国内外以近似技巧动作作为首选,国内运动员多选用平衡难度类型,国外运动员多选用跳/跃难度类型;国内外运动员身体动作技术不正确地运用、屈肘和不正确的姿态,器械技术错误为抛物线不准确,运动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规范性,减少扣分。  相似文献   

4.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步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解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跳步难度动作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结果发现,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跳步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并无显著差异,但在选择跳难度数量、种类以及器械动作配合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男子蹦床网上自选成套动作的编排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8蹦床世界杯系列赛(丹麦站)男子蹦床运动员完成的37套网上自选动作的录像解析和统计分析,探讨男子蹦床网上自选成套动作编排的规律与特点。结果显示,自选成套动作的编排,应考虑到难度值计入成套最后得分这一因素;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单个难度动作选择,不应低于1.0难度值以下,1.6难度值的高难动作在成套编排中应具备;为了增加成套动作难度,除每个动作加转体外,还应增加转体度数。  相似文献   

6.
音乐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认为,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中,音乐的选择是“先导”;使用音乐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即遵循音乐编排的原则,根据动作特点选择音乐,根据音乐风格编排动作,根据不同器械特点选择音乐,加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2006年国际男子体操新规则双杠项目的新变化、双杠的器械与项目特点以及动作内容与编排的发展过程。双杠成套动作起评分的高低,关键取决于“A分”,如何提高“A分”,除运动员的难度实力外,合理的编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动作套路的编排应做到类型多样化、动作高难化、连接直接化、突出动力化、呈现立体化、体现个性化。根据双杠项目发展潮流,编排出6套双杠成套动作,供体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价值内涵、运用现状等进行重点性研究,并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过渡与连接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数量影响成套动作的编排档次、过渡与连接动作的速率影响成套动作的动作容量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的呈现形式影响成套动作的编排品味。鉴于此,我国应尽早重视成套动作编排中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及时填补这一空白,以促使成套动作整体编排档次的提高,助推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个人项目器械难度(AD)在成套中的运用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解析器械难度在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中的运用,对各项器械的器械难度进行总结归类,剖析设计精美绝妙、衔接自然流畅的器械难度的构成因素及编排特点,指导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编排,加强器械难度的训练手段,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新周期个人项目成绩的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动作难度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以上高难度的摆动到静止力量动作与4个以上由静止到静止用力性动作的直接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连接编排趋于加长;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预赛中刀棍、枪剑女子自选全能项目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刀棍、枪剑项目难度动作失误率分别是6%、7%;女子器械类难度动作失误有差别,棍术的失误比刀术多、剑术失误大于枪术;高旋转的难度动作完成具有不稳定性。研究表明:前后动作的顺势衔接与利用惯性是动+动+静难度动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下肢难度动作的支撑要以复合杠杆的工作形式完成;完成器械技术动作主要是靠器械动作方向和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硬器械"技术运用的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将向着"难、新、险"竞技级别化方向发展;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硬器械"基本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运用与掌握器械技术时难度相对较大;完成情况处于明显弱势.  相似文献   

13.
重力式膝伸肌力量训练器械动力传动凸轮轮廓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南京 《体育科学》2007,27(4):76-79
通过实验获得人体膝伸肌等动向心收缩的力矩-角度特征曲线,然后,采用工作位法,在一定范围内对伸膝力矩-角度特征曲线进行模拟,获得器械工作凸轮的力臂值和轮径值,完成膝伸肌动力传动凸轮轮廓的设计。设计凸轮提供的阻力矩更符合人体膝伸力矩,解决了器械的全载负荷问题和因起始力矩过大产生可利用惯性、肌肉易疲劳和器械噪声等一系列问题。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使用的工作位法适用同类器械动力传动凸轮轮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许爱梅 《体育科技》2007,28(1):91-95
针对艺术体操器械教学的客观现象,采用文献研究、技术实践等研究方法,探讨艺术体操器械教学相关问题,通过以项群训练理论分类方法为指导,对艺术体操各种动作予以科学的分类,清澈各类动作的运用特征,揭示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器械一般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可扩展性,为设计、调整教学组织方案,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依据,促进艺术体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普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主要对北京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器械体操内容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及其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对中学器械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学器械体操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体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器械体操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化学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采用高分子材料和电子材料对传统流星锤进行现代化的改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设计,改造和研发出新型的武术器材,主要有功力流星锤及流星锤声光靶,并将其应用于全国武术功力比赛及群众健身活动;现代化改造后的流星锤系列器材,既保持了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又适应于现代人的竞技、健身和娱乐。  相似文献   

17.
李建臣  靳明  肖涛 《体育科学》2004,24(5):42-43
在投掷项目中实行轻、重器械配比训练已经引起了投掷界的高度关注。经过问卷调查和面访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投掷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认为轻、重器械重量的确定和选择应按照最大输出功率的原则进行;在优秀运动员准备期训练中,应根据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发展的需要,确定轻、重器械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城市社区健身器材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杰  归明 《体育学刊》2002,9(4):42-44
对山东省17市部分社区健身器械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山东省城市社区的健身器械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器械利用率不高,健身器械的维护不及时,影响了社区居民健身的效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献资料、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设计技巧前手翻辅助练习器。实验表明:该辅助练习器能有效地进行保护与帮助,有利于学生对技巧前后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和提高教学效果,并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和运动技能形式规律,在技巧前手翻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