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全国新闻战线连续第二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也是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春运”、“物价”、“讨薪”、“留守儿童”、“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在走基层接地气过程中,编辑记者们如何深入一线、如何有效抓“活鱼”、如何与百姓相处融洽引起话题,成为新闻工作者在工...  相似文献   

2.
吴悦峰 《新闻实践》2011,(10):20-21
今年1月份起,浙江之声电台按照浙江广电集团的要求,开展了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这一活动以“真实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为主题,重点关注基层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领域,深入反映基层群众创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浙广早新闻》、《浙江新闻联播》开设“记者新春基层行”、“来自基层的报道”等专栏,迄今共播出记者采写的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3.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初起,内乡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所聘请的15名兼职通讯员,利用休息日深入全县16个乡镇开展“新闻采访乡村行”活动。目前,已采访了师岗、马山口等6个乡镇。该县采访组由宣传部新闻科、武装部、检察院等部门的记者、通讯员组成。活动中,采访组深入村、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交农家友,通过座谈、访问,细心捕捉、深入挖掘基层的鲜活新闻,结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大监督、检查、视察、评议,代表履职情况等进行采访,在有大量事实和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在“沙里淘金”上下工夫,共同商讨新闻点,从不同角度选题撰稿,写出了一批反映…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6.
从2011年8月份开始,我国新闻战线全面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收效明显.其中,观察采访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运用,它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帮助记者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记者深入新闻现场,身临其境,容易产生真情实感;帮助记者获得大量的细节,丰富报道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为媒体开展批评报道、从事新闻舆论监督提供有效证据和铁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沉下去”与“活鱼”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熟知的两个词。前者的意思就是深入到基层、百姓中采写新闻。它是我们提倡的“三贴近”的形象化比喻。而“活鱼”则指的是鲜活的、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活鱼”在水中,记者只有“沉下去”才能发现、才能捉住、才能做出诱人的新闻美餐。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记者“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新闻,另一些记者却于无意中“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些记者原定的采访计划落了空,却又遇上“意外之喜”;还有的人“八小时之内”一无所得,“八小时之外”却大有斩获,而这一切除了有机遇的因素在起作用外,还有“无意注意”在“作祟”。 新闻观察中的无意注意是指记者不带任何自觉目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自由观察,从表面上看,这种观察方式既“散”又“漫”,不易找到  相似文献   

9.
柯常智 《新闻前哨》2012,(10):73-74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既是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是保持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持久活力的需要。咸宁日报的实践是:通过采编围绕基层、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市州党报的格调和品位,更好地为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服务。采编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一是策划选题宣传基层。客观地说,市州党报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对此,咸宁日报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策划选题的办法,每周由编辑记者个人先申报选题、部室合力分析策划选题、周末业务例会确认选题三个步骤,帮助编辑记者个人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从而让编辑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一方面围绕重大活动策划选题后,实行分工采访,从而“逼”着编辑记者下基层、找“活鱼”。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伊始,《大连日报》作为党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深人群众,深入基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更好发挥党报为民鼓与呼的舆论监督作用。经过一番调研和策划,“党报记者社区行”系列报道在《大连日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出的第一天便与读者见面了。从那时至今,我们专栏主...  相似文献   

11.
周国昌 《新闻窗》2010,(4):96-97
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获取新闻事实,成就新闻作品。可以说,采访是记者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安庆日报社自2003年以来,连续9年开展的"新春记者行"活动进行回顾,用实践证明了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生活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探讨了记者应如何在基层捕捉新闻亮点并提升基层报道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14.
艾丰:1938年生,河北省玉田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硕士学位。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他致力新闻学研究,依托新闻岗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名牌战略”多项活动。(图为艾丰按照)  相似文献   

15.
访问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大量的活动,是新闻采访中最复杂的多变的一种采访方式。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鲍勃·福尔斯曼曾经这样说过:“笔下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如果说访问是一门艺术,那么最能体现这门艺术的就是提问,它是访问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开展,电视媒体对于各项新闻工作也有了新的采访措施与方式,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采访的主体,对于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状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时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采访出真正的"走转改"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只是为了完成"走转改"的相关任务而刻意进入基层进行采访活动,最终其采访的相关新闻也可能不会被人认可为"走转改"新闻。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如果在采访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角色定位,就会影响到采访效果,导致整个新闻质量不高,因此电视记者应在新闻采访中清楚自身的角色,避免出现采访活动成了旅游形式或记者过于高傲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隐性采 访借舆论监督之风大 行其道。隐性采访是 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 实身份、或公开记者 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 访意图,以更好地接 近被采访者,获取第 一手资料的一种特殊 的新闻采访形式。这 种以某种特殊身份从 事收集新闻,取得被 采访者的信任与之合 作,让对方毫无顾忌 地提供新闻事实的非 常做法,是因为舆论 监督要“揭短”、“亮 丑”,自然是被监察对 象不愿意、不高兴的 事。他们会千方百计 对付你,阻挠你,甚至 出现限制记者行动自 由,抢砸摄像机,殴打 记者等恶劣行径,这 就给舆论监督的第一 步──前期采访,获 取…  相似文献   

18.
史锋华 《新闻三昧》2008,(10):10-11
去年以来,中原铁道报社围绕重大活动、节假日新闻和安全生产难点等中心工作,组织实施了“会战东陇海”、“六次大提速”、“走进亿吨通道”、“打造中原铁道绿包长廊”、“我到一线过双节”、“记者五一跑基层”、“黄金周里党旗红”等视觉新、立意高、影响大的新闻报道策划,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  相似文献   

19.
任迪 《青年记者》2000,(1):33-33
何为暗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常见诸报端的“暗访”即隐性采访,是记者隐瞒了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十几年来,我在新闻实践中对“暗访”作了一些尝试,觉得只要暗访运用得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就会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功能之一:暗访是补充明访获得较高新闻价值的好方式。从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来说,不用暗访也可以获得新闻事实,但是,一些严重影响到公众利益、群众反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大鱼沉底,小鱼浮面。要捉大鱼,必须进人深水。否则,只能捉小鱼、小虾。新闻记常把抓新闻比作抓鱼,常有抓住了一条“鲜鱼”、“大鱼”、“活鱼”之说。然而,真正有价值的、能被称之为“鲜鱼”、“大鱼”、“活鱼”的新闻,又何尚不是隐藏在最基层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之中?翻开新中国的新闻史,有多少优秀新闻作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