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走势贯穿着一个总主题,即:“走向现代化“.这个主题赋予素质教育以全新的内涵.从1998年起,上海的二期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尤其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改革的新窗.……  相似文献   

2.
冯镇湖 《教育导刊》2002,(11):56-57
一、开展"导创"教育模式实验背景 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竞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导创"教育模式正是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而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初,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在我国探索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创造分析"的教育思想,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蜚声国内外;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为我国现代化和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分析"与"三个面向"虽然提出的背景和称谓等不同,但它们二者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思想转型维度对素质教育作了探讨,指出素质教育应历史地定位为中国式的"新教育".在其生成背景及改革的基本走向方面,对欧洲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彼此间的契合性.最后根据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结合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应然走向,并尝试性地构建了这一中国式"新教育"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期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讲话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系统阐明了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部署安排各项工作,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近几年来,邵东县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大主题,实施课题带动策略,突出"四抓",有力地促进了邵东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抓县域性课题,配合全县教育中心工作开展 1.围绕中心工作选题,为改革发展铺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的终身化,而终身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的能力。本文从生物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与终身教育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生物学独有的素质教育功能:适应性教育功能、环境教育功能、健康教育功能等在实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改革生物学教育以便更好地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曲周县是中国教育学会设立的一个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农村教育面临着解决学生厌学、辍学和为"三农"服务,以及为农民子女设计未来发展,为他们寻找出路的三大问题.为解决这三大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曲周县在教育改革实验中,围绕以创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出了"三三三"人本教育模式,即小学阶段抓好"三习"教育,初中阶段实施"三维"教育,高中阶段强化"三新"教育,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21世纪是更加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竞争的制胜权,就必须拥有充足的合格人才.因此.世界各国把面向全体学生并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发展战略.如何尽快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怎样辩证地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怎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六项改革措施,全面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