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进程的横断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历史哲学呢?顾名思义,它是对历史的一种哲学反思,一般多指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历史演变的动力、规律和关于历史认识、历史理解性质的学说。在我国,一些学者根据传统的分类法,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哲学范畴,他们认为,历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已超出了纯历史学的界限,单凭历史学已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历史学门下,  相似文献   

2.
英国学者波普在《公开社会及敌人》中说: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讲授历史时,一定要有责任让学生感受到那些创造了历史的"死者",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为了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基于这两点,历史教师应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翱翔在历史的天空,静观那逝去的时空,撷取历史的星辰,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走近历史,走进历史,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推动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进历史漫画教学,不仅可使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更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形成很高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在历史思维能力里,创造性又是最关键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方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对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体现比较法对于教与学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侠 《科教文汇》2009,(14):189-189
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是理解和掌握史实,阅读历史教材的前提条件,教学中对教材尚无明显注释的概念要先作一般性解释。历史发展的因果性是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历史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史论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史论结合的教学途径,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形成全新历史课程目标体系.这就要求在作为历史课程实施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历史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曾经说过:“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历史可言”。可见,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新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有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并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标的总旨要求下,历史这一学科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正确的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进程,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历史在初中学科当中一直被认为是"副科",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历史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历史在学科与教育教学当中的地位与影响,下面就简单的谈一谈历史在学科当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对中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中历史不能只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知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历史一直被视为副科,所以经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离不开历史知识,它还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课堂中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呢?今天,我就从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方面,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兴 《内江科技》2009,30(5):200-200
本文概括了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现行的中学历史课本书中的历史地图运用的基本情况。针对中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分析了中学历史地图的如何运用和历史地图在提高学生认知历史知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面对着沉重的高考压力,每天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和知识点的记忆,精力已非常有限。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固守老一套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照《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进行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效能,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出发,就情境教学法在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策略做一简单探讨: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情境;二、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在生活中创设历史情境;三、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模拟历史情境。历史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历史态度体验,激发学生历史兴趣思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创设具体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得到有效发展。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一直被遮蔽在应试教育的乌霾之下,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知识点太多,总是记不住。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巧妙创设具体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一扫应试教育的乌霾。  相似文献   

13.
肖桂勋 《科教文汇》2007,(9S):41-4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形成全新历史课程目标体系。这就要求在作为历史课程实施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历史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历史学科更具有生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历史的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特征?本人在立足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了乡土教学、情景教学和反思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堂更具有生命力,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进入相互影响、制约,使整个世界一体化的历史。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最经典的表述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结合世界历史理论中弃故揽新,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世界发展趋势,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发达国家在保护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等方面的长期努力,使其陆地生态系统历史累计碳汇(碳收支值为正)相当可观.然而在历史同期,我国陆地历史累计碳汇相对较小,难以有效抵消历史碳排放.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在1900-2005年期间的历史陆地累计及人均碳收支状况的对比分析,同时估算发达国家利用陆地历史累计碳汇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出了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利用其可观的历史累计陆地碳汇来抵偿历史碳排放欠账的观点.基于这种判断以及当前关于陆地历史累计碳汇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加强陆地历史累计碳汇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卷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的考查方向,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的取材广泛,通过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历史视觉,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因此,作为理解历史的基础——历史时空观,它的培养就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本文试从三种历史题型入手,浅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时空观念的渗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素养简单来说指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本文从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角度入手,立足教师的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因为高中历史课程的独特性,在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选取一些与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有关联的历史史料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教育界一般称这种历史教学方法为“史料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全面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挑选的准则,提出了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方法,以供其它历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史学大师陈寅恪有一个很著名的研究方法叫同情之理解("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先生认为今人只有站在古人的立场、以古人的角度来看历史,才能准确地体会古人的心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的回到"历史现场",尽量的接近历史真相,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而要回到"历史现场",就必须借助于史料。所谓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即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