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教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有十几年的学校文化浸润,那么在他们心中就有一种文化自觉行为。当然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角。只有教师在其领导下自觉自发地改变自己,并明白了"文化自觉"在于自身的改变,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具体的学校及教师的行为离教育问题最近,因而在学校本身层面上思考、解决教育问题也更直接、更明确.学校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探究如何更高效地解决教育问题,而学校的教育有效性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特征.学校教育之有效,在于其文化之利,学校教育之不力,亦在于其文化之弊.因而,学校改革应该把文化重建作为增强自己教育力量的根本途径.学校改革中的文化重建本质上是一个解放学校自身发现并解决教育问题的潜力和创造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建设约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自然生长说,二是继承创新说,三是积极建构说。"自然生长说"的不可靠在于,学校文化之所以可以交流归因于"言说",而"言说"的主观性与自然生长是相悖的。继承创新与积极建构的可靠性就在于承认学校文化仅仅是一种"言说"。因我国学校从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并受国家教育规约,学校仅仅是范畴意义上的文化存在,而非有某组织特质的文化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晓棠 《学子》2014,(3):14-14
正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外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  相似文献   

5.
正"任何文化都是人把自己一步一步地变得更像人的一种行为和过程。文化追求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一个‘人’字。"并且,一切文化都寓于一定的文化载体之中。正如新课程所主张的,品德教育存在于人的全部生活之中,并且要将它置于实际的具体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人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和意识的动物,他们与生俱来就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种天性使得他们穷其一生地不懈追索,而最终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尽可能地实现自身的幸福意念。所以,幸福是个体不懈追求的一种目的,更是个体存活于世的一种素养标志,一种能力表征,而教育正是成就此番美景的根本助推力和导向力。语文作为最接近民族文化和精神述说的教育门类,本该成为指引学生走向幸福之路的教育核心,却由于受到各种外来"势力"的压迫,使得小学生还未打  相似文献   

7.
注重中国文化导入与渗透 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和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一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往往受到其背后文化体系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重视文化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涉及"母语"和学习"目的语"两种文化背景,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有效的交际,就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两种文化。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界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导入和渗透西方文化,让学生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历史风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从各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的本质。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一度奉"理性教育"为圭臬,使得教育朝"逻各斯中心"发展,教育成为"非诗意"的存在。教育本真回归的路径在于教育目的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依托诗意文化、教育过程润泽心灵、教育言说凭借典雅的汉语。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发展是一个文化生态过程;其培养目标在于形成一种"双师"文化,即坚定尊重技术技能的教师职业教育信念、形成走近企业实践的教师态度、塑造行动导向传递技术技能的教师行为。基于此,"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确立一种整体性发展的"双师型"教师文化价值观,创设基于团队的合作型组织文化,构建"学术文化、企业文化和教师文化"相融合的跨领域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知识的灵魂,文化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一种意蕴神采,一种智慧灵气,一种人文情怀,一种精神气度,一种生活方式。没有这些心灵的东西,知识再多,人也不过是储存知识的两脚橱柜。教师不能是知识的象征,而只能是文化的象征。教师应以文化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光明、丰富、博大、纯净……做教师,就  相似文献   

11.
杨永泰 《教师》2014,(16):18-19
正芬兰差点教育理论是基于高尔夫球"差点"评分制度而形成的差点教育理念。近几年,国际社会对芬兰教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与其实施的差点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关系。从差点教育理论本质来看,与特色学校的创建目的具有趋同性。差点教育在于特别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过程,以期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特色学校的目标是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精神品质。而差点教育理念对学校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有利于形成一个学校真正的整体特色;二是通过差点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否可达到强国之目的,在于基层文化能否切实推进乡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间,"文化自信"有着其特殊的价值。就目前而言,乡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探索出一些有益经验,但乡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主流意识大厦构建的基底,仍需基层组织有效发掘和保护地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实践活动,以汲取"文化自信"的养分。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整体论视野对素质教育进行考察,其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并列的,而是部分与综合效应(全面发展的人)的关系。文化育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其实质是在知识教育中,通过文化价值等因素的介入,以文化的有机整体,实现"文而化之"。在教育内容上,文化育人意味着以文化整体观来认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并贯穿于教育过程,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文化育人注重知识内化,强调通过内化和升华,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曾婳颖 《文教资料》2006,(21):146-147
隐喻概念既根植于语言、思维又根植于文化。民族文化是最终造成两种语言词库中颜色词语差异的决定因素。译者的翻译过程也就是文化移植过程,是用译语重构源语文化模式,将一种语言文化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文化中去的过程。因此,隐喻的翻译实践归根结底就在于归化或异化的选择了。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8.
浅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职业技术》2009,(7):67-68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指导思想、建设理念、建设平台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点     
关于职场学习职场学习(workplace learning)也称"工作场学习"。职场学习区别于学校教育主要在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职场学习在性质上主要是一种非正式学习,其学习过程通常不由组织所决定或设计;学习活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段话:"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为中心,重视对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机整合乡土文化资源,从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一、通过美术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法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