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虚字说》是中国古代语法研究领域,尤其是虚词研究领域里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虚词字典,袁仁林在经、史、子、集中收录了百余虚词并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讨论和说明。本文从该书的释义方法、成就与不足方面对《虚字说》进行了探究,充分了解到该书在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虽不及实词,但由于功能强大、灵活多变,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其用法和意义往往更难掌握。同样一个虚词,这样理解是对的,那样理解可能也有道理。比如,《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的“焉”:既可理解成一个无意义的语气助词,也可理解成兼词“于此”。那么,虚词的解释有什么原则呢?第一,不能超越虚词本身的用法和意义;第二,紧扣上下文,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第三,简明,易被读者理解接受。但人教版(必修)高一语文中两处虚词的注解却令人费解。其一是《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鸡豚狗彘之畜”中的“…  相似文献   

3.
张文得 《中学文科》2007,(9):122-122
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2007年《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仅18个,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而高考高查的形式往往是将试卷语料中的文言虚词与教材中学过的虚词对举,判断其异同。所以掌握常见虚词特别是判断陌生语段中虚词意义和用法是备考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5.
《荀子》虚词“安、案、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案、桉在《荀子》中是异形同意词。历代学者对这几个虚词的解释采取了贯用的辞训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解释实词确实很有效,但用来解释虚词则不太合适。这种以词解词的方法说明不了虚词与上下文之间的语法关系,使读者很难把握虚词的语法意义。因此虚词的研究方法必须从辞训式的窠臼中解脱出来。从“安、案“桉”用例的实际出发,这三个虚词应分属两个词类:连词、副词。这两种用法只是在先秦古籍中出现,汉以后这种用法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7.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如有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到今天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消失;有的虽未消失却不常用。加之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有的甚至是现代汉语语法所没有的。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畏惧心理。要对这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的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已具有的或常见的语言材料进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其中,指导学生借助常见成语来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语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成…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解题方法1.语法切入法: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语法意识,看虚词处于什么语法位置,对其进行词法、句法分析,做到依“位”辨析。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12题A项:①为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由原文可知,伯父抚养裴矩,裴矩是受动者。第②句中施动者是天下人,受动者是秦王。从语法结构来看,这两句都是被动句,句中“为”语法位置相同,均释为“被”。2.语境分析法:虚词虽然大多用法灵活,但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做到依“境”辨析。如20…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复式虚词,即虚词与虚词、虚词与实词的连用形式,了解复式虚词,弄清它的意义和作用,对阅读文言文,无疑将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庄子》的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变化多端,其复式虚词的用法,既不定于一樽,那么意义必然非常丰富。理解它们,将为阅读文言文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语气词“着哩”出现频率高,用法灵活,表义丰富。本文对其中的语气词“着哩”进行了穷尽搜索统计,并对“V+着哩”和“A+着哩”形式的不同用法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描写,揭示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属性、语法功能、语法意义、构词角度对叠音词和重叠式进行区分,但在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混合标准对叠音词和重叠式分类;不能把两者看成是相互矛盾、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可划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三类,其中构形重叠词是原词重叠后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是事物的情态,多训为“……的样子”(某某貌)。  相似文献   

14.
Jill Lany 《Child development》2014,85(4):1727-1739
Statistical learning may be central to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development. The phonological and distributional properties of words provide probabilistic cues to their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properties. Infants can capitalize on such probabilistic cues to learn grammatical patterns in listening tasks. However, infants often struggle to learn labels when performance requires attending to less obvious cues, raising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probabilistic cues support word learning. The current experiment presented 22‐month‐olds with an artificial language containing probabilis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words' statistical and semantic properties. Only infan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grammatical development capitalized on statistical cues to support learning word‐referent mapping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fants' sensitivity to correlations between sounds and meanings may support both word learning and grammat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Native skilled, non-native skilled, and non-native non-skilled English readers read English texts and their reading times of word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ading times of native skilled readers were independent from the word length, word location, and grammatical word classification compared to non-native readers. Reading times of noun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reading skill of readers. Although non-native skilled readers comprehended text meanings well, however the pattern of reading time of words was still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native reader.  相似文献   

16.
汉语同素逆序物象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词汇类聚现象。从词义类型上看,同素逆序物象词分为词义完全相同、词义不完全相同两种;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两类;从年代分布上看,有些产生于大致相同的年代,有些产生于相隔较远的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与俄语同属印欧语系,英语属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它们均属于字母文字,在字形、音调、语法结构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英语在其演变的过程中甩摔了约束其发展的屈折变化,由综合型语言逐渐向分析型语言过渡,形成介于综合和分析之间的一种综合——分析语,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词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功能。而俄语富于形态变化,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功能主要通过词形表达出来,语序只起辅助作用,可以说俄语语序是比较自由的。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词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获得较稳定地位的一些词语。作为新词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颜色词,由于在言语交际和文学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这些颜色词:第一,新词语中颜色词的意义来源,它们与其他新词语的意义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二,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分别是:音节结构、构词方式和词性。第三,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词语中,同一颜色语素所显示的义项有同有异。第四,颜色词的象征、联想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注重语法规则和语法体系的完整性 ,但是未把语法与词和语境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语法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难以发挥中介作用 ,因此从交际目的出发 ,应使语法在词和语境的帮助下达到真正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