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知识同等重要,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言而喻,恰当地运用.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精彩纷呈,不加甄别地滥用.则会使它流于形式。课堂上.什么时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呢?怎样选择和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呢?  相似文献   

2.
平菊花 《考试周刊》2011,(93):20+110-20,1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四大支柱"。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分化的今天,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3.
"自主、合作、探究"是中小学应积极倡导的学习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体现四互: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帮,生生互帮"。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积极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课堂中,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切实让我们的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4.
"自主、合作、探究"是中小学应积极倡导的学习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体现四互: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帮,生生互帮"。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积极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课堂中,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长的快乐。切实让我们的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合作),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主动沟通、交流、与人合作的技巧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学习新方式也就应时代的需要而逐渐兴起。这种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对传统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合作"、"自主"与"探究"一起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加以提倡,而且也正在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课内、课外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重在了解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对合作学习的运用形式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把它有效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希望可以对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推广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合作意识、孤芳自赏的人注定要在社会上处处碰壁;让学生明白,学会合作学习,具有合作精神,乃是现代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提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学习的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海艳 《教师》2011,(4):19-1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和谐相处,平等对话,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目标,追求学生课堂上合作、教师研讨中合作、师生互动中合作,养成教育的随时激励、课堂学习的竞赛激励、阶段评比的持续激励,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颜东珍 《甘肃教育》2010,(12):18-1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现代教育把"学会合作"作为思品课改革的目标之一,提倡学生乐于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心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提出了一项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无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其他教学一样,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新军 《小学生》2012,(11):48-4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14.
陶荷芳 《成才之路》2014,(19):30-30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基本要求。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网页制作教学中,要加强合作能力、合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够与人顺利合作完成某些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明世界中的人们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广泛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即是让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其目标是促进学生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有思想,并且肯交流会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合作。其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改变,要求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成为会学习、有合作精神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现代课程。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注重  相似文献   

18.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2,(62):109-109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背景 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明了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动力。教学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改变,要求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成为会学习、有合作精神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现代课程。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注重  相似文献   

20.
纵观人类的发展,哪一项伟大的成就不是合作的结果?沃森与克里克正是由于通力协作,才成功研制出"DNA双螺旋模型";刘备正是与孙权合作,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由此可见,合作是通向成功的捷径。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合作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取得辉煌的成就。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依靠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是现代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