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代数第三册P_(126)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解方程x 1/x=c 1/c。解:去分母,整理得x~2-(c 1/c)x 1=0,解之得x_1=c,x_2=1/c。经检验,x_1=c,x_2=1/c均是原方程的根。由此得,形如x 1/x=c 1/c的两根互为倒数,且x_1=c,x_2=  相似文献   

2.
初中《代数》第三册126页有这样一个方程:x 1/x=c 1/c(一般称为倒数方程),它的根是x_1=c,x_2=1/c 若将此方程及其根加以推广,则有方程 x b/x=c b/c的根是x_1=c,X_2=b/c (解略) 应用上述两个结论解某些方程或方程组是非常简捷的,下面以初中《代数》第三册中的例题和习题为例来说明,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答初中代数第三册(以下简称“课本”)117页练习3第(1)题得到了一个极为简单、易记的[性质]: 方程x+1/x=c+1/c的两根互为倒数,且为x_1=c,x_2=1/c。应用这个性质、运用观察法可简捷地解答一类方程(组),现仅就课本、参考书中一些习题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贵刊1994年第一期发表的“一类方程的巧解”一文,应用关于 x 的方程 x (1/x)=c (1/c)的解是 x_1=c,x_2=(1/c)这一结论巧妙的解出了初中教材中的一些习题.在该文的启发下,笔者发现:关于 x 的方程 x (α/x)=c (α/c)的解是 x_1=c,x_2=(α/c).应用这一结论可以进一步巧解教材和初中数学资料中的很多方程.以下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6期《从方程x+1/x=c+1/c的解法谈起》一文中,将初中《代数》课本第三册中的一道练习题“解关于x的方程x+1/x=c+1/c”作了两次推广: 推广一:关于x的方程x+b/x=c+b/c的解为x_1=c,x_2=b/c(c≠0)。 推广二:关于x的方程x~(1/n)+1/(x~(1/n))=c+1/c的解为x_1=c~n,x_2:=1/(c~n)。  相似文献   

6.
解方程:x (1/x)=c (1/c). (*) 这是初中代数第三册(51页)的一道普通习题,易解得x_1=c,x_2=1/c.对此方程可作如下变式训练。  相似文献   

7.
由义务教育初中《代数》第三册51页B组第1题(1):解关于x的方程x+1/x=c+1/c,得方程的两根是x_1=c,x_2=1/c。 易将此习题推广为如下规律:x±m/x=c±m/c(m≠0)的两根为x_1=c,x_2=±m/c。 利用此规律的关键是识别与构造方程成为“x±m/x=c±m/c(m≠0)”的形式。 当方程较复杂时,直接使用此规律比用换元法快,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试验教材(内地版)代版第二册P、136、1(3)题和实验课本高层次代数第2册P、108、3题都是关于x的方程:x 1/x=a 1/a,这个题目非常好。好在它的构造是倒数型、对称型,所以形式简洁美丽,好在它的解也对称、简明、易记,更好在能推广灵活运用也同样有对称美、简洁美。命题一方程:x 1/x=c 1/c(?)x_1=c,x_2=1/c(证略) 如果将未知数x换为x的函数f(x),则有: 命题二方程f(x) 1(f(x))=c 1/c(?)f(x)=c,f(x)=1/c,(其中x为未知数,f(x)为x的函数) 证明:∵f(x)≠0,c≠0。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x+(1/x)=c+(1/c)(关于x的方程,c≠0)?按照通常的解法,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即cx~2-(c~2+1)x+c=0,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x_1=c,x_2=(1/c)经检验知x_1=c,x_2=(1/c)是原方程的解。笔者认为,倘若应用该题的结论,便可简化许多有关习题的解题过程。现举例如下:例1 解关于x的方程x+(1/(x-1))=a+(1/(a-1))。解:将原方程变形为  相似文献   

10.
一、巧用倒数关系 例1 解方程:(2x+10)/x+x/(2x+10)=145/12。 分析 观察方程,左边两个分式互为倒数,右边145/12=12+1/12,12与1/12也互为倒数。由此特点可巧解方程。 解 原方程变形为(2x+10)/x+x/(2x+10)=12+1/12。∴(2x+10)/x=12,或(2x+10)/x=1/12。 解得x_1=1,x_2=-120/23。  相似文献   

11.
如果ax~2 bx c=0=(a≠0)的两个根是_x_1、x_2,那么x_1 x_2=-(b/a),x_1·x_2=c/a.这个定理是数学家韦达发现的.它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这个定理来求解的数学竞赛题在历年的初中数学竞赛中,频频出现.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几个问题。一、讨论方程的根的状况例1 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方程x~2-(m-1)x m 1=0的两根都是整数?  相似文献   

12.
设方程 ax~2+bx+c=0(a≠0)的两根为 x_1,x_2,那么 x_1+x_2=-(b/a),x_1·x_2=(c/a).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我们知道:以两个数 x_1,x_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_1+x_2)x+x_1·x_2=0.根与系数的关系使我们能够由方程来讨论根的性质;反之,则可以由根的性质来确定方程的系数.因而,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相当广泛.我  相似文献   

13.
《义教本》在学习分式方程内容时有这样 一道例题:解关于x的方程:x+1/x=c+1/c,得 其解为x1=c,x2=1/c仔细观察、比较,此方程 很有特点,方程的左边是未知数与其倒数的和, 右边的形式与左边的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把未 知数换成了某个常数,而其解有两个,是这个常 数和它的倒数.这个结论简单易记,而且还可 以加以推广并应用. 例1 (2004年福建莆田的中考题):阅读 《义教本》在学习分式方程内容时有这样 一道例题:解关于x的方程:x+1/x=c+1/c,得 其解为x1=c,x2=1/c仔细观察、比较,此方程 很有特点,方程的左边是未知数与其倒数的和, 右边的形式与左边的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把未 知数换成了某个常数,而其解有两个,是这个常 数和它的倒数.这个结论简单易记,而且还可 以加以推广并应用. 例1 (2004年福建莆田的中考题):阅读  相似文献   

14.
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是x1、x2,要求不解方程,我们能够熟练地求出关于x1、x2的对称代数式(如x_1~2+x_2~2、x_1~3+x_2~3、1/x1+1/x2、(x1-x2)2、|x1-x2|等)的值.对含x1、x2的非对称代数式的值的求法,现举例介绍三种转化的方法:例设x1、x2中二次方程x2+x-3=0的两个根,那么x_1~3-4x_2~2+19的值是( )(199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A)- 4.(B)8.(C)6.(D)0.解法1:(配偶转化法):设A=x_1~3-4x_1~2+19,B=x_2~3-4x_1~2+19.∵x1、x2是方程x2+x-3=0的两根,∴x1+x2=-1,x1·x2=-3.  相似文献   

15.
《代数》第三册上有这样一道题:解方程x+1/x=c+1/c,易解方程的根为:x1=c,x2=1/c,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方程的左边含x的两项互为倒数,右边的常数也分为互为倒数的两项.据此特点称这个方程为倒数方程.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试 满分120分,只填最后的结果 1.已知x∈N,且3~(1/2)位于(x 3)/x和(x 4)/(x 1)之间。则x=_______。 2.已知抛物线y=ax~2 bx c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B,抛物线的顶点为C。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2-4ac=_______。 3.已知方程x~2 (a-2)x a 1=0的两实根为x_1,x_2,而点(x_1,x_2)在圆x~2 y~2=4上,则实数a=_______。  相似文献   

17.
如何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x (1/x)=c (1/c)(见部编初中代数课本第三册117页)?显然若t是这个方程的一个根,则1/t是这方程的另一个根。用观察法我们立即可找出这方程的一个根x_1=c,故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_2=1(1/c)。以上这种解法比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再求根要简便得多。应用这道题的结论,可以简化课本中许多习题的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8.
1基本内容1)如果ax~2 bx c=0(a≠0)的2根是x_1、x_2,那么x_1 x_2=-b/a·x_1·x_2=c/a.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叫做韦达定理.2)以2个数x_1、x_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_1 x_2)x x_1x_2=0.这种根与系的关系叫做韦达定理的逆定理.  相似文献   

19.
设P_1(x_1,y_1),P_2(x_2,y_2)是坐标平面上的两点,直线L的方程为f(x,y) =ax by C=0,二次曲线G的方程为 F(x,y)=Ax~2 Bxy Cy~2 Dx十Ey十F=0.1 若记直线P_1P_2与直线L的交点为P(x,y),并且P点分所成的比为λ(λ≠-1).则 x=(x_1 λx_2)/(1 λ),y=(y_1 λy_2)/(1 λ).代入方 程f(x,y)=0得:a(x_1 λx_2) b(y_1 λy_2) c(1 λ)=0,即ax_1 by_1 c λ(ax_2 by_2 c)=0.  相似文献   

20.
1997年高考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第24题是一道条件不等式的证明题,许多刊物给出了代数证法,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作出图象加以证明,更显简洁、清晰.以下是证法.题目:设二次函数 f(x)=ax~2 bx c(a>0)方程 f(x)-x=0的两根 x_1,x_2满足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