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直播中的细节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 《新闻前哨》2010,(1):66-67
电视新闻直播是目前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电视媒体通过充分发挥直播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传达最新的信息。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媒体都将电视新闻直播纳入到了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播报最新的新闻事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直播,越来越多的出镜记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优秀出镜记者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电视在当前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电视具有报纸以及广播所没有的优势,电视新闻直播因为在时效性上具有较大优势,所以是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直播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在未来发展阶段中必选的方式。电视新闻直播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媒体语言自身具有的特征,电视通过视听途径进行信息的传递,语言成为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电视新闻直播能让电视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电视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它逐渐从过去偶然性、应急性的非常态转变为机制性、规模化的寻常态,并引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直播,在现在的电视传播发展中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电视媒体的新生传播力量正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发展着,它对于中国电视而言,以1997年香港回归为真正起点,之后的申奥成功、澳门回归、三峡工程、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直播活动之后,以央视为首的一些电视台进步明显,发展到今天,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很多电视媒体的常态节目,央视等新闻频道甚至已经实现全天候滚动直播。但是面对新闻报道机制,我们会发问:新闻缘何需要直播?  相似文献   

5.
徐扬  邓莉 《新闻前哨》2005,(12):55-56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意见表达。“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事实的理性思考,发议论、讲道理,以观点和见解来引导舆论。”有学者把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按不同特征分成了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尽管风格各异,但多数评论都是就某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评论会被称为“马后炮”。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直播已经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新闻的直播发展也让新闻评论的直播成为可能。在国外一些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进行的情况,甚至在有的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纷纷打起了直播牌,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常态化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电视媒体所追逐的目标。但与欧美强势电视媒体相比,国内伪直播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如何突出节目直播特色,克服伪直播,实现真直播呢?笔者通过研究国内外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几方面经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平台也在逐渐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人员专业素养培养,提升电视媒体工作的发展水平。以电视新闻记者为例,其依托不断发展的电视传媒平台,在新闻资源的获取上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从综合角度来看,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上往往更有经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强调专业化和深度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使用决定自身职业发展及电视新闻平台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先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特点,包括媒介融合特征、直播常态化;然后分析了当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电视新闻记者实现采访创新的有效措施,包括调整心态、强化采访深度、创新采访方式、更新采访创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电视新闻媒体应该借助融媒体时代优势,进行全面的创新工作,提升节目活力。本文对融媒体时代进行探究,分析它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引导作用。总结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分析创新的策略,应该提升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丰富直播节目内容、创新节目运维模式、增强信息整合的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素养。  相似文献   

10.
陕西电视台选送的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电视媒体理性直播的佳作,是一次建立在重大主题基础上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形态的科学运用,最终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这部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此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直播促进电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打破传统、单一的电视新闻模式,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理念,为电视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网络信息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地占领市场主要位置。在这样的情形下,电视媒体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影响下,其公信力及对观众的影响力都有所下降,电视媒体遭到了现实的冲击并对其发展产生了危机。因此,电视媒体要想紧跟住社会发展的脚步,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那么,其自身就要主动地做出改变,并积极地参与到变化了的社会中去,在新兴的网络媒体环境下,不断地完善自身,同时主动积极的与新兴媒体进行合作,以促进其不断的发展。而要与新兴媒体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自身也随着社会变化及新兴媒体的发展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电视新闻在确立基本的直播日常理念的同时,还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把文本融入到一个相对开放的叙事时空。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行业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不断地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借鉴新兴媒体的优势,并根据自身实际加以合理利用,让电视新闻事业在现今这个社会能够更好地发展,使其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不断地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刘鹏 《记者摇篮》2009,(5):69-69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就是指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对事件的报道转化为电视信号并直接发射的报道方式,它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媒体为追求新闻传播速度、努力强化时效性所进行的竞争中,电视新闻直播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赢得时间便赢得了受众,而使直播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报道形式正是电视媒体赢得受众、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电视媒体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遭遇了观众分流和公信力下降的现实危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选择了主动改变自身并积极与新兴媒体展开合作。在此过程中,我国电视新闻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和合作中悄然发生了改变,它不仅重新确立了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还将文本引入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叙事时空。在本文中,笔者不仅对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三重挑战予以了分析,还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的几重转变:直播美学的重新确立、生产平台的战略调整、受众地位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只作了20多年的探索,却很快打破了它的神秘感,取材由重大题材走向日常关怀,信息传播由庄重走向活泼。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认为:直播是新闻报道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直播增强了电视的表现力,电视新闻直播的基础是直观、迅速,这是它的最大优势。我们在追求视觉的冲击,也追求信息量,追求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直播还增强了电视的影响力。直播的影响力来自于他的权威性、重大性,来自于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它有持续的影响。电视新闻直播的领域不断拓展,电视新闻的魅力也在不断发现,电视直播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理念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如何发挥新闻评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旗帜作用,发挥其在塑造媒体形象中的核心作用?有这样的忠告:  相似文献   

17.
汇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的大潮流,电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必须改变过去从视频信号采集、传送到播出全部靠电视媒体单打独斗,节目只在电视上呈现的情形,积极探索融合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的融媒体直播。作者讨论了融媒体直播在策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进行转型尤为重要。传统电视媒体只有不断结合新媒体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本文主要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转型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几点电视新闻转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界限逐渐弱化,在应对来自新媒体行业的冲击时,传统电视媒体的核心优势也在融媒体环境中被进一步显化。本文立足新闻节目,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竞争优势,找出媒体融合环境中电视新闻的创新路径,希望为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及营销方式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