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丹麦作为非英语国家,多双语教育经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典范。本文基于对丹麦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多双语教育情况的实地考察,分析了丹麦高校多双语教育优势,对比我国民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支持,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发展普遍相对落后。经济新闻作为反映人类经济活动和最近自然经济现象的新闻,可以生动、多方面、多角度的反映和解读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重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能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经济新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作用来进行一些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几个历史时期后形成了一支空前壮大、日益成熟的民族新闻工作队伍。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其发展速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其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4.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探讨,不能仅从媒介自身及其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关系的方面去展开。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经济环境、城市化水平、跨境民族的特殊结构形态、受众的区域性特征、东北文化的独特构成、特殊的语言环境等方面,极大地影响着东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态势和发展。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媒介生态的研究必须突出新闻传播与社会诸系统之间的整体关系,才能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做出完整的评估和把握,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斌 《今传媒》2010,18(10):132-133
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我国传播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民族新闻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民族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对民族新闻的定义做出既符合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规律又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本界定,并就民族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和防范民族新闻报道中的偏差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生平检索》(以下简称《生平检索》)是由我国民族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白润生主编出版的一部学术著作。《生平检索》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搜集、整理,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史料研究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研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众传媒传播社会文明的重要板块,经济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流舆论工具,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使经济新闻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已成为新闻从业者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文就如何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报道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作为一个兼具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特质的交叉学科,它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以汉语为单一载体的传统新闻传播史格局,也可以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闻传播事业提供更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的新闻事业是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事业,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极速传播的今天,如何使新疆的民族新闻事业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屹立于西部之颠,是今后新疆民族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论述了新疆地区民族新闻的历史发展、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几个历史时期后,形成了一支空前壮大、日益成熟的民族新闻工作队伍,其发展速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其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媒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新疆伊犁河谷民族新闻事业、民族文化现状为例,对民族新闻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进行了思考。旨在为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新闻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业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百余年来,少数民族新闻业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迂回发展的道路。如今,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像为其信息载体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全面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业队伍日益壮大。少数民族新闻业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我国民族大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新闻的定义及民族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做出既符合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规律又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史体系的三维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昆 《新闻大学》2007,3(2):30-35
新闻传播史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完整、混沌的系统结构。要将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必须对这一混沌的整体进行解析。合理的解析是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或子系统: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新闻传播观念。它们彼此依赖,相辅相成。其中,新闻传播事业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新闻传播制度则相对地比较滞后,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新闻传播观念虽然是主体对于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动的反映,但是科学的观念能转化成物质的力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设计的指南。要解构披着历史外衣的政治与社会神话,必须建构起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和新闻传播观念彼此交融的统一的三维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报承担着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在长时间内占据着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而在全新的新闻媒介环境之下,少数民族地区报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报的现状,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不仅要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分析,更要对该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文化生态、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共同价值、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等予以综合的审视和考量,这样才能深刻地把握和凸显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这种文化观照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群众较多,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翻译。信息时代下,一些新的词汇,给民族语言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容易引起一些误会,不利于新闻内容传播。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翻译水平,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不能仅从经济、政治、新闻等意识形态去分析探讨,要以东北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综合因素为背景和依托,对该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文化生态、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共同价值、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等予以综合的审视和考量,这样才能深刻地把握和凸显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这种文化观照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石  彭敏 《今传媒》2012,(7):138-140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具有其独特性,不少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尚处于新闻传播的初、中级阶段。在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后,少数民族新闻学还应适应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状况,拓展研究视野,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并重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翻译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6个民族中有25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共使用33种文字。就新闻而言,目前全国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地方报刊登记准印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共计136家,其中州地市党委机关报纸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